一、行政区域建制
土默特左旗,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部,京包铁路横贯,地处大黑河流域。东连郊区,西接土默特右旗,南邻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北界武川县。东西长87公里,南北宽55公里,面积2712平方公里。人口34.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2万,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9%。1998年全旗的国内生产总值162 951万元。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44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7元。
土默特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驻察素齐镇,距呼和浩特市区48公里。管辖区域划分3镇、16乡,计19个基层行政区域建制单位。辖14个居民委员会、319个村民委员会。行政区划代码150121。
察素齐镇 位于旗境中部,大青山南麓。建村约百年左右,1949年为土默特旗第四区第四行政村,1954年改建察素齐镇,1958年4月成立察素齐乌宁人民公社,1960年2月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由萨拉齐迁驻察素齐。1975年2月,分设察素齐镇城区和农村两个人民公社,1981年恢复察素齐镇,1984年察素齐农村人民公社改乡,1987年撤乡,其区域划归镇。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2万。镇人大和人民政府驻政府大街。辖西园、中山、友好、太平、瓦窑、西沟门6个村民委员会和14个居民委员会。
毕克齐镇 位于旗境中东部,距旗政府14公里。明万历四年(1576年)建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毕克齐镇。解放初为行政村,1954年改镇,1958年成立毕克齐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镇。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2.6万。镇人大和人民政府驻解放街。辖官保、崞县巷、腊铺、曲房、流水、解放、银匠房、碾道、杨家堡、脑包、五道、北园子、二道、马王庙、白庙、庆春园、南园、乌素、小古城、大古城(汉代古城墙遗址)、北店、一间房、董家营、和顺店、大旗、水磨26个村民委员会。(康熙时范昭逵《从西记略》记载:“元太后命汉官写经,年久不归,安居于此”。另“以阿优喜为首的一批蒙藏兼通的文人在蒙译大藏经书《甘珠尔》经时,分别居住在毕克齐和大毕克齐?!保?SPAN lang=EN-US>
善岱镇 位于旗境西南,距旗政府20公里。清乾隆六年(1731年),置善岱协理笔贴式。1954年属萨拉齐县,1958年并入土默特旗,1961年成立善岱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建镇。面积71.5平方公里,人口2万。镇人大和人民政府驻善岱。辖北淖、喇嘛营、五里桥、善岱、保同河、南淖、什拉、里素(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西征路过时驻里素,并赐里素召为“增福寺”)、安民、兵州亥、召上11个村民委员会。
陶思浩乡 位于旗境西部,大青山脚下,距旗政府20公里。1958年成立先锋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陶思浩人民公社,1961年析置陶思浩、枳芨梁两个公社,1984年改乡。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人大和人民政府驻陶思浩火车站。辖白只户、陶思浩、小万家沟、妥妥岱、祝拉庆、忽日格气、黑蛇图、上达赖、塔尔号、新营子、乔庞家营、站村、道试、沟门、古雁、圪力更、三卜素、寿阳营、什尼板19个村民委员会。
兵州亥乡 位于旗境东部,距旗政府25公里。1958年属乌兰图克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兵州亥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人大和人民政府驻兵州亥。辖兵州亥、五里坡、上十里坡、下十里坡、讨合气、沟子板、小里堡、大里堡、阎桂房、什报气、牛牛营(明代、蒙古人奴奴台吉驻牧于此,名为奴奴奥特圪)、沟门、大阳高、瓜房子、忽尔格气、袄太16个村民委员会。
三两乡 位于旗境南部,大黑河南岸,距旗政府30公里。1958年属乌兰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三两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人大和人民政府驻三两。辖三两、西厂克、东厂克、北得力图、忻州营、后朱堡、前朱堡(古有一烽火台)、侯家营、店上、苏庄、哈力拜、南小营12个村民委员会。
白庙子乡 位于旗境东部,大黑河南岸,距旗政府38公里。1958年属桃花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白庙子人民公社,1964年8月由郊区划归土默特旗,1984年改乡。面积41.3平方公里,人口1.9万。乡人大和人民政府驻白庙子。辖白庙子、瓦房院、碱房、什不更、新营子、大一家、东坝什、小一家、本滩、刘家营、得胜营、刘王庄、潘庄、西王庄、毛扣营、赵庄、张庄、三间房、白皮营、四得堡(有汉代城堡)、三贤庄、浑津桥、四间房23个村民委员会。
此老乡 位于旗境中部,大青山南麓,距旗政府7公里。1958年属察素齐乌宁人民公社,1961年分设此老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面积107.5平方公里,人口0.9万。乡人大和人民政府驻此老。辖此老、朱尔沟、点什气、秃力亥、什兵地、尔胜、倘不浪、兰灿(亦称兰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