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化德县

发布时间:2012-05-19 【字体:
  • 【概况】 “化德”一词有“析施德政”之意。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2 568平方公里。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2.1℃,无霜期100天左右,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的贫困地区。全县辖3个镇2个乡,93个村委会、368个自然村,7个社区,总人口175 621人,其中农业人口15.04万人。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7.8亿元,2005年增加17.3亿元,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10 180万元,比2005年增加4 662万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比2005年增加11亿元,年均增长26%。  

    【农牧业】 2010年,新建日光能温室200多座,配套塑料大棚400座,马铃薯网室100座,全县日光能温室累计达到700多座、塑料大棚达到了1 000多座,覆膜马铃薯种植突破10万亩,新增喷灌面积4 000亩、软管微喷面积3 000亩、发展膜下滴灌15 000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万多亩。新建4个牧场式园区、15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和8处年出栏1 000只肉羊的规模养殖育肥场。年末,全县基础母羊存栏达到28万只,出栏肉羊60万只,良种奶牛存栏达到1.8万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5%。2010年,完成雨季优质牧草补播改种任务12万亩、封山育林项目6.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补植任务4.5万亩、流域治理8.6万亩、义务植树基地8 000亩、通道绿化122公里。  

    【工业】 2010年底,全县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全部实现了并网发电,风电装机总量居全市第二。同时,依托风能资源,拓宽产业领域,积极发展风叶、法兰盘、塔架制造等风电配套产业,使风电项目保持了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服装产品已发展到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和200多个县市。2010年,全县服装产量达到2 300万件,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全县累计生产铁合金11.9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积极组织申报矿产资源勘探项目,累计争取国家投资6 000多万元,开展探矿项目32个。围绕“乳、肉、薯(菜)、草”四大产业,积极引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个,年销售收入突破1.6亿元。投资2 000万元配套“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引进和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三大园区入园企业累计达到32家,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是2005年的3.84倍,年均增长31%。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 458元,比2005年增加7 028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948,2005年增加648元,年均增长5%。  

    【社会保障】 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99 012人,实现了对常住农业人口的全覆盖,共为25 436人次核销门诊费用111.92万元,为4 382人次补偿大病医疗费1 309.4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达到2.2万人;实施医疗救助3 452人,救助金额达到498万元。提高社会养老参保人员的待遇,人均提高160元,新增参保人员492人,全县累计参保人员达到5 961人。全县城镇低保达到5 418人,人均补助标准达到272元;农村低保达到26 725人,年人均补差提高了181.5元,年人均补助标准近1 000元,城乡低保保障水平高出全市10个百分点。全县五?;Ч┭嗽贝锏?SPAN lang=EN-US>2 009人,集中供养补助标准由人均1 600/年,提高到3 800/年,分散供养补助标准由人均1 100/年,提高到1 961/年。全年发放小额贷款842万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期、培训下岗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3 080人,新增就业1 600人。  

上一篇:
兴和县
下一篇:
凉城县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建置沿革  /  乌兰察布市

化德县

化德县

发布时间:2012-05-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概况】 “化德”一词有“析施德政”之意。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2 568平方公里。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2.1℃,无霜期100天左右,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的贫困地区。全县辖3个镇2个乡,93个村委会、368个自然村,7个社区,总人口175 621人,其中农业人口15.04万人。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7.8亿元,2005年增加17.3亿元,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10 180万元,比2005年增加4 662万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比2005年增加11亿元,年均增长26%。  

    【农牧业】 2010年,新建日光能温室200多座,配套塑料大棚400座,马铃薯网室100座,全县日光能温室累计达到700多座、塑料大棚达到了1 000多座,覆膜马铃薯种植突破10万亩,新增喷灌面积4 000亩、软管微喷面积3 000亩、发展膜下滴灌15 000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万多亩。新建4个牧场式园区、15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和8处年出栏1 000只肉羊的规模养殖育肥场。年末,全县基础母羊存栏达到28万只,出栏肉羊60万只,良种奶牛存栏达到1.8万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5%。2010年,完成雨季优质牧草补播改种任务12万亩、封山育林项目6.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补植任务4.5万亩、流域治理8.6万亩、义务植树基地8 000亩、通道绿化122公里。  

    【工业】 2010年底,全县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全部实现了并网发电,风电装机总量居全市第二。同时,依托风能资源,拓宽产业领域,积极发展风叶、法兰盘、塔架制造等风电配套产业,使风电项目保持了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服装产品已发展到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和200多个县市。2010年,全县服装产量达到2 300万件,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全县累计生产铁合金11.9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橹瓯蟛试纯碧较钅浚奂普」彝蹲?SPAN lang=EN-US>6 000多万元,开展探矿项目32个。围绕“乳、肉、薯(菜)、草”四大产业,积极引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个,年销售收入突破1.6亿元。投资2 000万元配套“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引进和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三大园区入园企业累计达到32家,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是2005年的3.84倍,年均增长31%。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 458元,比2005年增加7 028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948,2005年增加648元,年均增长5%。  

    【社会保障】 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99 012人,实现了对常住农业人口的全覆盖,共为25 436人次核销门诊费用111.92万元,为4 382人次补偿大病医疗费1 309.4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达到2.2万人;实施医疗救助3 452人,救助金额达到498万元。提高社会养老参保人员的待遇,人均提高160元,新增参保人员492人,全县累计参保人员达到5 961人。全县城镇低保达到5 418人,人均补助标准达到272元;农村低保达到26 725人,年人均补差提高了181.5元,年人均补助标准近1 000元,城乡低保保障水平高出全市10个百分点。全县五?;Ч┭嗽贝锏?SPAN lang=EN-US>2 009人,集中供养补助标准由人均1 600/年,提高到3 800/年,分散供养补助标准由人均1 100/年,提高到1 961/年。全年发放小额贷款842万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期、培训下岗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3 080人,新增就业1 600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