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凉城”以北魏凉城郡而得名。凉城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位于东经112°02′~113°02′,北纬40°10′~40°50′之间。地形总体特征为四面环山、中怀滩川(盆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全县辖5个镇、2个乡、一个办事处,143个村(居)民委员会、865个村(居)民小组,有蒙、汉、满、回等15个民族。全县土地总面积3 458.3平方公里,耕地6.33万公顷。 2011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48 669人,常住人口165 868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收入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7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10.5%。
【农牧业】 2011年,累计建成温室大棚1.5万亩,新增滴灌和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02亿斤。
六月末家畜总头数达到86.1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8.03万头、肉羊存栏67万只、生猪存栏8.3万口。建成规?;膛:腿庋蜓吃扒?/SPAN>5个,标准化养猪场12个。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8.8%。岱海电厂一、二期工程平稳运行,三期工程已正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鸿茅商标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和商务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吉纳、戎立特、蒙州神泉黄酒厂改扩建、变压器组装等中小项目建成投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日盛新型装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京能风电、鸿茅生物制药、慧鑫科技岩棉板、建发公司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大唐生物发电等项目顺利推进。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660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843元,同比增长3.3%。
【社会保障】 2011年,财政用于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34%。全新增城镇就业2 160人,完成城镇就业技能培训2 447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 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比预期目标下降1%。主要社会保障实现了提标扩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保持常住人口全覆盖,4万多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 993户、5 989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概况】 “凉城”以北魏凉城郡而得名。凉城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位于东经112°02′~113°02′,北纬40°10′~40°50′之间。地形总体特征为四面环山、中怀滩川(盆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全县辖5个镇、2个乡、一个办事处,143个村(居)民委员会、865个村(居)民小组,有蒙、汉、满、回等15个民族。全县土地总面积3 458.3平方公里,耕地6.33万公顷。 2011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48 669人,常住人口165 868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收入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7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10.5%。
【农牧业】 2011年,累计建成温室大棚1.5万亩,新增滴灌和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02亿斤。
六月末家畜总头数达到86.1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8.03万头、肉羊存栏67万只、生猪存栏8.3万口。建成规模化奶牛和肉羊养殖园区各5个,标准化养猪场12个。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8.8%。岱海电厂一、二期工程平稳运行,三期工程已正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鸿茅商标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和商务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吉纳、戎立特、蒙州神泉黄酒厂改扩建、变压器组装等中小项目建成投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日盛新型装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京能风电、鸿茅生物制药、慧鑫科技岩棉板、建发公司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大唐生物发电等项目顺利推进。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660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843元,同比增长3.3%。
【社会保障】 2011年,财政用于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34%。全新增城镇就业2 160人,完成城镇就业技能培训2 447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 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比预期目标下降1%。主要社会保障实现了提标扩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保持常住人口全覆盖,4万多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 993户、5 989人实现了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