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资源
内蒙古煤炭资源非常丰富,至1989年末,累计探明储量1 982亿吨,仅次于山西??;预测资源量1.2万亿吨,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项均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有煤田或煤矿区的90余处,其中储量在印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田12处,1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7处,包括:在伊克昭盟(简称伊盟)境内的东胜煤田,已探明储量800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3亿吨;在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境内的胜利煤田已探明储量157.7亿吨;白音花煤田,探明储量140.7亿吨;在哲里木盟(简称哲盟)境内的霍林河煤田,累计探明储量131亿吨;在呼伦贝尔盟(简称呼盟)境内的陈巴尔虎旗煤田,探明储量104.8亿吨;呼和诺尔煤田,探明储量104亿吨。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当集中,分布在呼盟、哲盟、锡 盟、赤峰市和伊盟等盟市的几个大煤田的储量,占自治区总储量的95%以上,而且煤田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厚度大,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七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开发的5大露天煤矿中,有元宝山、伊敏河、霍林河、准格尔等4大露天煤矿在内蒙古境内。煤的种类比较齐全,特别是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简称阿盟)的无烟煤(太西煤),以质优著称于世,但煤种分布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比较少,自治区东部各盟市煤炭资源几乎全为动力用褐煤,炼焦用煤则集中分布在西部的乌海、包头两市。在自治区产煤总量中,动力用煤占97%以上,炼焦用煤仅占2.6%。到1989年,自治区煤矿企业700多个,年产原煤3 700多万为大规模发展火力发电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二、水力资源
内蒙古河流、湖泊众多,水力资源丰沛。全区水资源总量9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67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28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嫩江(松花江支流)、西辽河等4大水系。流域面积在 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条。按水能蕴藏量在500千瓦以上的河计,全区水能理论蕴藏量497万千瓦,可利用量244万千瓦。其中,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178.3万千瓦,可利用量71.7万千瓦;辽河流域理论蕴藏量49.3万千瓦,可利用量6.3万千瓦;额尔古纳河流域理论蕴藏量107.9万千瓦,可利用量55万千瓦;嫩江流域理论蕴藏量161.3万千瓦,可利用量110.4万千瓦。
内蒙古水能资源有以下特点:第一、水能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干流上,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流域干流都占80%以上,适于开发小水电的支流河沟水能较少;第二、分支河流受季节性降雨影响明显,汛期和非汛期水量差别很大,常年清水流量较少;第三、黄河、辽河流域及其他内陆水系含沙量大。
三、风能资源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终年在欧亚大陆西风带控制之下,冬春秋季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速较大,夏季蒙古高压减弱,虽风速较小,但仍为北方风速较大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就有“朔漠多风”的记载。
从全国来看,内蒙古风能资源属于丰富区,但境内不同地区的分布又有很大的差异。按国家气象部门制订的《中国风能区划标准》(见表1—1),内蒙古风能资源可划分为3个区:
一是丰富区,即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年可利用小时数(3~20米/秒)5 000小时以上。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以北的虎勒盖、海力素、前达门、满都拉、朱日和、镶黄旗和东部的敖汉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以及乌兰察布盟(简称乌盟)的东北部等地,其年平均风速在6~7米/秒或以上。
二是较丰富区,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年可利用小时数4 000~5 000小时。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突泉县、扎鲁特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商都县、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察右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简称察右中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以及吉可德察、拐子湖等地都属于这一区。
三是可利用区,年风能功率密度在50~150瓦/平方米,年可利用小时数2 000~4 000小时,除上述1、2类地区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
内蒙古的风能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据初步测算,全区风能蕴藏总量达10.1亿千瓦,以现有技术可开发利用量为1.01亿千瓦,占全国风能总量的1/5。居各省区首位。
2、风能丰富区分布广,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西绵延2 000多公里的广大地区均属于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其中年平均风速在5.5米/秒及以上的有8.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风速4.5~5.4米/秒的有20万平方公里,合计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4%,是全国连成一片面积最大的风能富区。
3、风的稳定度高、品质好,有效风速持续时间长,风中无盐雾和腐蚀性物质,一般也没有台风、龙卷风等破坏性大风,便于利用。
4、风的变化规律是,春季(3~5月)最大,6月和秋冬两季(10月~次年3月)稍次但也很丰富,只有夏季(7~9月)风力较小,这种分布基本与农牧业生产用电变化相似。风的日变化规律,普遍是白天大,晚上小。大致从7时到18时是高潮,18时开始减弱,到22时至次日2时是最低潮,此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每日基本相似。这种日风速变化规律与电网日负荷变化情况很吻合,负荷高峰时风大,低谷时风小,利用风力发电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从宏观上看,内蒙古的有关风能参数,如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年有效风力利用小时数,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并不是最高的,但在如此大范围内拥有大面积的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而且具有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的风能品位,是全国其它省区少有的,有着极其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中国风能区划标准
表1-1
区划等级 |
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 (瓦/米2) |
年有效风速累进小时数(小时) | |||||||||||||||||||||||
3~20米/秒 |
6~20米/秒 | ||||||||||||||||||||||||
一、丰富区 |
200以上 |
5 000以上 |
2 500以上 | ||||||||||||||||||||||
二、较丰富区 |
150~200 |
3 000~5 000 |
1 500~2 500 | ||||||||||||||||||||||
三、可利用区 |
50~150 |
2 000~3 000 |
360~1 500 | ||||||||||||||||||||||
四、贫乏区 |
50以下 |
2 000以下 |
360以下上一篇:
一、煤炭资源 内蒙古煤炭资源非常丰富,至1989年末,累计探明储量1 982亿吨,仅次于山西??;预测资源量1.2万亿吨,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项均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有煤田或煤矿区的90余处,其中储量在印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田12处,1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7处,包括:在伊克昭盟(简称伊盟)境内的东胜煤田,已探明储量800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3亿吨;在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境内的胜利煤田已探明储量157.7亿吨;白音花煤田,探明储量140.7亿吨;在哲里木盟(简称哲盟)境内的霍林河煤田,累计探明储量131亿吨;在呼伦贝尔盟(简称呼盟)境内的陈巴尔虎旗煤田,探明储量104.8亿吨;呼和诺尔煤田,探明储量104亿吨。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当集中,分布在呼盟、哲盟、锡 盟、赤峰市和伊盟等盟市的几个大煤田的储量,占自治区总储量的95%以上,而且煤田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厚度大,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七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开发的5大露天煤矿中,有元宝山、伊敏河、霍林河、准格尔等4大露天煤矿在内蒙古境内。煤的种类比较齐全,特别是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简称阿盟)的无烟煤(太西煤),以质优著称于世,但煤种分布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比较少,自治区东部各盟市煤炭资源几乎全为动力用褐煤,炼焦用煤则集中分布在西部的乌海、包头两市。在自治区产煤总量中,动力用煤占97%以上,炼焦用煤仅占2.6%。到1989年,自治区煤矿企业700多个,年产原煤3 700多万为大规模发展火力发电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二、水力资源 内蒙古河流、湖泊众多,水力资源丰沛。全区水资源总量9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67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28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嫩江(松花江支流)、西辽河等4大水系。流域面积在 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条。按水能蕴藏量在500千瓦以上的河计,全区水能理论蕴藏量497万千瓦,可利用量244万千瓦。其中,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178.3万千瓦,可利用量71.7万千瓦;辽河流域理论蕴藏量49.3万千瓦,可利用量6.3万千瓦;额尔古纳河流域理论蕴藏量107.9万千瓦,可利用量55万千瓦;嫩江流域理论蕴藏量161.3万千瓦,可利用量110.4万千瓦。 内蒙古水能资源有以下特点:第一、水能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干流上,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流域干流都占80%以上,适于开发小水电的支流河沟水能较少;第二、分支河流受季节性降雨影响明显,汛期和非汛期水量差别很大,常年清水流量较少;第三、黄河、辽河流域及其他内陆水系含沙量大。 三、风能资源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终年在欧亚大陆西风带控制之下,冬春秋季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速较大,夏季蒙古高压减弱,虽风速较小,但仍为北方风速较大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就有“朔漠多风”的记载。 从全国来看,内蒙古风能资源属于丰富区,但境内不同地区的分布又有很大的差异。按国家气象部门制订的《中国风能区划标准》(见表1—1),内蒙古风能资源可划分为3个区: 一是丰富区,即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年可利用小时数(3~20米/秒)5 000小时以上。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以北的虎勒盖、海力素、前达门、满都拉、朱日和、镶黄旗和东部的敖汉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以及乌兰察布盟(简称乌盟)的东北部等地,其年平均风速在6~7米/秒或以上。 二是较丰富区,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年可利用小时数4 000~5 000小时。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突泉县、扎鲁特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商都县、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察右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简称察右中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以及吉可德察、拐子湖等地都属于这一区。 三是可利用区,年风能功率密度在50~150瓦/平方米,年可利用小时数2 000~4 000小时,除上述1、2类地区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 内蒙古的风能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据初步测算,全区风能蕴藏总量达10.1亿千瓦,以现有技术可开发利用量为1.01亿千瓦,占全国风能总量的1/5。居各省区首位。 2、风能丰富区分布广,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西绵延2 000多公里的广大地区均属于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其中年平均风速在5.5米/秒及以上的有8.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风速4.5~5.4米/秒的有20万平方公里,合计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4%,是全国连成一片面积最大的风能富区。 3、风的稳定度高、品质好,有效风速持续时间长,风中无盐雾和腐蚀性物质,一般也没有台风、龙卷风等破坏性大风,便于利用。 4、风的变化规律是,春季(3~5月)最大,6月和秋冬两季(10月~次年3月)稍次但也很丰富,只有夏季(7~9月)风力较小,这种分布基本与农牧业生产用电变化相似。风的日变化规律,普遍是白天大,晚上小。大致从7时到18时是高潮,18时开始减弱,到22时至次日2时是最低潮,此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每日基本相似。这种日风速变化规律与电网日负荷变化情况很吻合,负荷高峰时风大,低谷时风小,利用风力发电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从宏观上看,内蒙古的有关风能参数,如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年有效风力利用小时数,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并不是最高的,但在如此大范围内拥有大面积的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而且具有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的风能品位,是全国其它省区少有的,有着极其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中国风能区划标准 表1-1 区划等级 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 (瓦/米2) 年有效风速累进小时数(小时) 3~20米/秒 6~20米/秒 一、丰富区 200以上 5 000以上 2 500以上 二、较丰富区 150~200 3 000~5 000 1 500~2 500 三、可利用区 50~150 2 000~3 000 360~1 500 四、贫乏区 50以下 2 000以下 360以下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