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成吉思汗陵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12-05-31 【字体:
  •  清代《钦定理藩院则例》说,伊克昭盟境内有成吉思汗园寝,鄂尔多斯七旗,向设有看守园寝、承办祭祀的达尔扈特五百户。

        历史文献中记载成吉思汗死的时间、地点和葬在什么地方,众说不一,时至今日,学术界仍在探讨研究之中。在鄂尔多斯的土地上存在着一个达尔扈特部,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达尔扈特部住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的“伊金霍洛”一带。伊金霍洛是蒙古语,意为“主子的园陵”,即成吉思汗的陵寝。其地理位置在东胜区西南65公里处。距今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25公里,方向为西南,地名叫长湖边的甘德尔梁。陵园占地面积长、宽各15公里,合225平方公里。其地在原来的郡王旗境内。

        《元史》载:太祖二十二年围西夏,闰五月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帝崩于萨里川之哈喇图行宫,葬起辇谷。萨囊彻辰在《蒙古源流》中说,成吉思汗,于岁次丁亥七月十二日,殁于图尔默格依城。于是以辇奉柩,遂到所卜久安之地。因不能请出金身,遂造长陵,共仰庇护,于彼处立白屋八间,在阿勒坦山阴,哈岱山阳之大谔特克的地方,建立陵寝。

        元代宫廷里有这样的习惯:凡大汗、皇帝等人的墓地,对外人绝对保密,以免被人盗掘。因此,元代皇帝的灵柩埋在地下后,要用千马踩过,使其不留任何痕迹。由于时代久远,地名发生变化,因此那个“起辇谷”的确切位置已无人知晓?!睹晒旁戳鳌烦墒橛谇迨プ婵滴踉辏ü?SPAN lang=EN-US>1662年),此时与成吉思汗亡故的时间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已经相去435年。萨囊彻辰所说的阿勒坦山阴、哈岱山阳之大谔特克地方究竟在何处,也没有准确答案。

        《元代丧葬风习惯》记载,凡帝后有疾危殆,度其不可愈,移居外毡账房,有不讳,则就殡殓其中。葬后每日用羊两次烧饭以祭,至49天而后已。其账房则赐近臣。叶子奇的《草木子》说,元朝宫里用树干一段,凿空其中,似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柩漆毕,以黄金为圈三。蒙古诸汗葬时,以陵无标识,难以寻觅,乃于葬后屠一稚驼于陵前,使母驼视之,将来谒墓时引母驼与俱。母驼必寻至其稚驼被杀之地,昂首哀鸣,即可因以知陵之所在。冯一鹏《塞外杂识》说,元人于陵墓所在,不令人知,葬后必驱万骑蹋之使平,至草长无迹乃已。《马可波罗游记》说,大汗葬时极秘密,沿途见人,皆杀之殉。

        清末民国时期的成吉思汗陵寝,其样式格局和历代的皇陵不同,也是古今中外一种极为少见的形式。没有墓丘,也没有宫殿相配,只有一座两顶相连的蒙古包,有5多高,里面可容纳100多人。包顶上有一个黄铜顶子。包外和牧民使用的蒙古包相似,是用毡子搭围起来的,毡子外面又围上了一层黄色的缎套。蒙古包南面20余米的地方,有一座近2高的土墩,土墩上放着一个铁铸的香炉。香炉的前边,是一座用砖砌起来的四角亭子。陵包北约一公里的地方,有达尔扈特人的几座房子。这些房子是后来建筑的,因为守陵的达尔扈特是不允许在成陵附近修建房屋的。为了给他们准备一个住宿的地方,只能用柳条加泥,搭一些十分简陋的类似蒙古包的小圆房,他们称这种房子为“崩崩”。

        成吉思汗的陵包门坐北朝南,包门有18高,宽约1多,装有两扇门,门上挂着帘子。进门时需要先打起帘子。走进蒙古包,可见包内的用黄色绸子遮掩的毡墙。在前包和后包相接的地方,装有一挂缎制的帘子,帘子里面就放置着成吉思汗的灵柩。第二座蒙古包的墙壁,也是用黄绸子和红绸子装饰起来的。成吉思汗的灵柩是一个长33寸,宽l5寸,高14寸的银棺。银棺外面镂刻着蔷薇花纹,平时都用金锁锁着,只有在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大祭时才开一条很小的缝隙。

        银棺放在一个方形的石台上,棺前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排列着银制的蜡台、香炉、酒杯、银碗。有曾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献赠的银杯9个,有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刘守忠奉献的棺前的银灯,在有祭奠活动时要全部点燃,那盏大银灯是永久不能熄灭的。桌上的香炉里,香的烟气永远不停地缭绕着。银棺的右侧放着成吉思汗曾经使用过的2尺多长的古式战刀,银棺左侧有弓箭。成吉思汗的银棺前有绥境蒙政会奉献的蒙古文对联,有画家米荪题的汉文对联,内容是:“民族英雄传百代,政治思想第一人?!币浊坝谐杉己沟幕?。

        这幅像是米荪画的,画像上有下面的题词:

        “元太祖青(成)吉思汗讳特穆津,生于南宋高宗三十二年壬午三月二十日,崩于理宗宝庆三年丁亥八月十六日,享寿六十有六岁。葬于六盘山起辇谷。受禅于黑龙江之鄂唐河,其十世祖勃端察尔,生而状貌奇异,其后子孙藩衍,各自为部。居乌恒之北,世奉贡于辽、金,而总隶于鞑靼。至其父伊苏克依并合诸部,势愈盛大。已而生帝,有异征,两手凝血如琥珀,将卜名,适有王者至其地,遂以特穆津名之。后伊苏克依卒,谥曰烈神元皇帝。时帝年幼,国政受制于族人泰楚特,合七部人三万攻之,帝与母氏谔楞率部人为十三翼,大败秦楚特,逐灭塔塔尔,西至杭爱山,攻西夏,灭乃蛮,平印度,伐俄罗斯主巴奇马克,跨有欧亚两洲之地,征服四十国。其丰功伟烈至今称道弗衰,爰为之颂曰:蒙古族雄杰,青吉思汗,讳特穆津,起于斡南,祖勃端察,子孙蕃衍,父伊苏克依,母讳谔楞,率十三部,生有异征。解衣推食,蒙汉称颂。察衮图鲁,兵势益盛。建旗九游,乃称帝号。灭夏败金,功德是懋??缬信费?,名符端焉。殂于六盘,世之永保。奇勋伟绩,至今称道。丙子三月二十日客次内蒙,适逢诞辰纪念,参加典礼,荣幸之极。敬绘大汗遗像,供奉陵寝,凭吊英灵,藉资观感。米荪严肃绘制?!?SPAN lang=EN-US>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达拉特旗的森盖在挖地时挖出一个小铁柜。柜长l5寸,宽8寸,打开柜后,里边放一本破旧的黄色蒙文书。这是元朝将领突拔都的出征日记。日记里说,大汗在出征中突然死去,将领与军士都十分悲痛。大汗手下的官员们议定,要给大汗举行天葬。第二天早晨,拉战车的神驼(白骆驼)和成吉思汗原来骑的白马都跑到灵前并排站在那里。一会儿,成吉思汗的白马用头碰地,致使脑袋破裂,当即死去。丞相把成吉思汗的衣服、帽子、宝剑等遗物,用香熏过后放在一只七宝箱里,让那头白色的骆驼拉上,在沙漠里走了47天,到了一块平漠洼地,白色骆驼再也不走了,任凭送葬的怎样拉、怎样赶,仍然站着。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的手下官员只好祭奠、祷告。这时,大汗的宝剑突然飞走,大汗的衣服、帽子也放出异常的光彩。大汗的臣民们以为大汗喜欢这个地方,便把那七宝箱葬在这个平漠洼地里,并派人保卫守护。之后,又派人出去寻找那把飞走的剑,竟在一百里以外的草原上找到了,便在那里修了放宝剑的宝库。

        据传,文中提到的平漠洼地,就是现在的伊金霍洛,七宝箱就是成吉思汗的银棺,宝剑飞落的地方,就是后来的苏勒定霍洛。成吉思汗的遗物还有放在郡王旗达尔汗壕的马鞍、放在郡王旗呼和陶劳亥的弓箭、放在准格尔旗克尔贝的两匹战马、放在准格尔旗王府的火镰、放在保营安特里的箭囊、放在苏力成特的蜡器,里边装有成吉思汗马厩的灰烬等。

        成吉思汗陵寝能够在鄂尔多斯形成蒙古民族拜谒朝觐的圣地,除了上述历史情况外,还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

        蒙古民族建立的大元帝国被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元顺帝退回蒙古草原,和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权并列存在。蒙古民族在这场大变革之后,仍然在蒙古草原上游牧,分散的各个部落,仍建有自己的政权组织。这样,就为从元代开始一直守护和祭奠成吉思汗“八白室”(毡帐)的鄂尔多斯部落的长期存在,以至延续他们固有的生活习俗,传统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条件。因此,古老的鄂尔多斯部落,不仅一直没有跟成吉思汗的“八白室”(毡帐)分离开来,而且按照传统的祭奠日期和规模程序进行的祭祀活动,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这使蒙古民族对成吉思汗这位光辉历史的创造者的崇敬经久不衰,凡遇有涉及蒙古民族根本利害的大型政治活动和重大仪典,都要在“八白室”前举行。如达延汗对进入“河套”的蒙古部落进行征战,特别是征战满都鲁时,便在“八白室”前举行了盛典。此后,鄂尔多斯部众在达延汗的率领下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毡帐)便随着鄂尔多斯部落的迁入,而进入了河套地区。

        明代时,成吉思汗的“八白室”是供奉在鄂尔多斯首领的牙帐附近的。博硕克图济农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在鄂尔多斯部的驻牧地修建王爱召后,“八白室”便在王爱召附近供奉。清王朝建立后,鄂尔多斯部归顺清朝。当时,鄂尔多斯部的首领为额璘臣。清廷为控制鄂尔多斯部,将整个部落分割为6个旗,额璘臣被封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多罗郡王札萨克,其牧地包括现在伊金霍洛在内的地区。额璘臣是鄂尔多斯部的济农,后任盟长。他是成吉思汗“八白室”当然的守护人、供奉人和主祭人。因而他仍然按照传统的规定,给成吉思汗办祭奠活动。为了守护和祭奠的方便,便将“八白室”从王爱召迁移到额璘臣牧地,从此“八白室”所在地被命名为伊金霍洛。

        清光绪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法国和比利时)的传教士,相继到鄂尔多斯地区从事传教活动,他们见到成吉思汗陵寝之后,曾对陵寝的情况作过考察和报道。民国年间的蒙藏委员会,也曾对成吉思汗的陵寝作过实地调查。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对成陵心怀叵测。鄂尔多斯蒙古人民为了成陵的安全,以当时的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为代表,于民国28年(公元1939年)6月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迁移成吉思汗陵寝的请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了沙克都尔扎布等人的请求,派出移陵委员,与蒙古民族的代表,共同将成吉思汗的陵寝从伊金霍洛迁移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移陵路线是伊金霍洛—榆林—延安—西安—兴隆山。618途经延安时,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举行迎接成吉思汗灵柩大典。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及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发表《祭文》说:“维中华民国2861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圣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灵曰: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嚣然反共,实则残良,汉蒙各族,皆眼中钉。乃有奸人,蠢然附敌,汉有汉奸,蒙有蒙贼。驱除败类,整我阵容,抗战到底,大义是宏。顽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敌愈称快。巩固团结,唯一方针,有破坏者,群起而攻。

        元朝太祖,世界英杰,今日郊迎,河山聚色。而今而后,两族一家,真正团结,唯敌是挝。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虽艰,在乎努力。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祖武克绳,当仁不让,大旱盼霓,国人之望。清凉岳岳,延水汤汤,此物此志,寄在酒浆。尚飨。”

        6月22,延安各机关学校的代表,列队欢送成吉思汗灵柩赴甘肃榆中县。以后的十年间,成吉思汗的灵寝一直被供奉在兴隆山东山大佛殿。

        1949年夏,全国已接近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大西北,攻占了甘肃东部地区。统治甘肃省的国民党军阀马步芳,从甘肃省败退时,于813将羁旅于兴隆山的成吉思汗灵寝,移到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人民一致要求将成吉思汗灵寝迁回伊金霍洛故地。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及时答应了这一要求。19543月,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的迎接成陵代表团,前往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423,成吉思汗灵寝回到了故地—鄂尔多斯,在伊金霍洛举行了隆重的大祭。

        人民政府对成吉思汗陵寝十分重视,于1955年拨出110万元,为成吉思汗建立了新陵园。陵园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陵寝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此后,人民政府还陆续增拨款项,修缮及扩大建筑项目,其中1977年拨款20万元;1981年拨款30万元;1986年拨款200万元;1987年拨款100万元。1982312,国务院批准成吉思汗陵寝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弧?BR>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上一篇:
准格尔召
下一篇:
白垩纪恐龙化石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风景名胜

成吉思汗陵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12-05-3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清代《钦定理藩院则例》说,伊克昭盟境内有成吉思汗园寝,鄂尔多斯七旗,向设有看守园寝、承办祭祀的达尔扈特五百户。

        历史文献中记载成吉思汗死的时间、地点和葬在什么地方,众说不一,时至今日,学术界仍在探讨研究之中。在鄂尔多斯的土地上存在着一个达尔扈特部,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达尔扈特部住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的“伊金霍洛”一带。伊金霍洛是蒙古语,意为“主子的园陵”,即成吉思汗的陵寝。其地理位置在东胜区西南65公里处。距今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25公里,方向为西南,地名叫长湖边的甘德尔梁。陵园占地面积长、宽各15公里,合225平方公里。其地在原来的郡王旗境内。

        《元史》载:太祖二十二年围西夏,闰五月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帝崩于萨里川之哈喇图行宫,葬起辇谷。萨囊彻辰在《蒙古源流》中说,成吉思汗,于岁次丁亥七月十二日,殁于图尔默格依城。于是以辇奉柩,遂到所卜久安之地。因不能请出金身,遂造长陵,共仰庇护,于彼处立白屋八间,在阿勒坦山阴,哈岱山阳之大谔特克的地方,建立陵寝。

        元代宫廷里有这样的习惯:凡大汗、皇帝等人的墓地,对外人绝对保密,以免被人盗掘。因此,元代皇帝的灵柩埋在地下后,要用千马踩过,使其不留任何痕迹。由于时代久远,地名发生变化,因此那个“起辇谷”的确切位置已无人知晓?!睹晒旁戳鳌烦墒橛谇迨プ婵滴踉辏ü?SPAN lang=EN-US>1662年),此时与成吉思汗亡故的时间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已经相去435年。萨囊彻辰所说的阿勒坦山阴、哈岱山阳之大谔特克地方究竟在何处,也没有准确答案。

        《元代丧葬风习惯》记载,凡帝后有疾危殆,度其不可愈,移居外毡账房,有不讳,则就殡殓其中。葬后每日用羊两次烧饭以祭,至49天而后已。其账房则赐近臣。叶子奇的《草木子》说,元朝宫里用树干一段,凿空其中,似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柩漆毕,以黄金为圈三。蒙古诸汗葬时,以陵无标识,难以寻觅,乃于葬后屠一稚驼于陵前,使母驼视之,将来谒墓时引母驼与俱。母驼必寻至其稚驼被杀之地,昂首哀鸣,即可因以知陵之所在。冯一鹏《塞外杂识》说,元人于陵墓所在,不令人知,葬后必驱万骑蹋之使平,至草长无迹乃已?!堵砜刹抻渭恰匪?,大汗葬时极秘密,沿途见人,皆杀之殉。

        清末民国时期的成吉思汗陵寝,其样式格局和历代的皇陵不同,也是古今中外一种极为少见的形式。没有墓丘,也没有宫殿相配,只有一座两顶相连的蒙古包,有5多高,里面可容纳100多人。包顶上有一个黄铜顶子。包外和牧民使用的蒙古包相似,是用毡子搭围起来的,毡子外面又围上了一层黄色的缎套。蒙古包南面20余米的地方,有一座近2高的土墩,土墩上放着一个铁铸的香炉。香炉的前边,是一座用砖砌起来的四角亭子。陵包北约一公里的地方,有达尔扈特人的几座房子。这些房子是后来建筑的,因为守陵的达尔扈特是不允许在成陵附近修建房屋的。为了给他们准备一个住宿的地方,只能用柳条加泥,搭一些十分简陋的类似蒙古包的小圆房,他们称这种房子为“崩崩”。

        成吉思汗的陵包门坐北朝南,包门有18高,宽约1多,装有两扇门,门上挂着帘子。进门时需要先打起帘子。走进蒙古包,可见包内的用黄色绸子遮掩的毡墙。在前包和后包相接的地方,装有一挂缎制的帘子,帘子里面就放置着成吉思汗的灵柩。第二座蒙古包的墙壁,也是用黄绸子和红绸子装饰起来的。成吉思汗的灵柩是一个长33寸,宽l5寸,高14寸的银棺。银棺外面镂刻着蔷薇花纹,平时都用金锁锁着,只有在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大祭时才开一条很小的缝隙。

        银棺放在一个方形的石台上,棺前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排列着银制的蜡台、香炉、酒杯、银碗。有曾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献赠的银杯9个,有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刘守忠奉献的棺前的银灯,在有祭奠活动时要全部点燃,那盏大银灯是永久不能熄灭的。桌上的香炉里,香的烟气永远不停地缭绕着。银棺的右侧放着成吉思汗曾经使用过的2尺多长的古式战刀,银棺左侧有弓箭。成吉思汗的银棺前有绥境蒙政会奉献的蒙古文对联,有画家米荪题的汉文对联,内容是:“民族英雄传百代,政治思想第一人?!币浊坝谐杉己沟幕?。

        这幅像是米荪画的,画像上有下面的题词:

        “元太祖青(成)吉思汗讳特穆津,生于南宋高宗三十二年壬午三月二十日,崩于理宗宝庆三年丁亥八月十六日,享寿六十有六岁。葬于六盘山起辇谷。受禅于黑龙江之鄂唐河,其十世祖勃端察尔,生而状貌奇异,其后子孙藩衍,各自为部。居乌恒之北,世奉贡于辽、金,而总隶于鞑靼。至其父伊苏克依并合诸部,势愈盛大。已而生帝,有异征,两手凝血如琥珀,将卜名,适有王者至其地,遂以特穆津名之。后伊苏克依卒,谥曰烈神元皇帝。时帝年幼,国政受制于族人泰楚特,合七部人三万攻之,帝与母氏谔楞率部人为十三翼,大败秦楚特,逐灭塔塔尔,西至杭爱山,攻西夏,灭乃蛮,平印度,伐俄罗斯主巴奇马克,跨有欧亚两洲之地,征服四十国。其丰功伟烈至今称道弗衰,爰为之颂曰:蒙古族雄杰,青吉思汗,讳特穆津,起于斡南,祖勃端察,子孙蕃衍,父伊苏克依,母讳谔楞,率十三部,生有异征。解衣推食,蒙汉称颂。察衮图鲁,兵势益盛。建旗九游,乃称帝号。灭夏败金,功德是懋??缬信费?,名符端焉。殂于六盘,世之永保。奇勋伟绩,至今称道。丙子三月二十日客次内蒙,适逢诞辰纪念,参加典礼,荣幸之极。敬绘大汗遗像,供奉陵寝,凭吊英灵,藉资观感。米荪严肃绘制?!?SPAN lang=EN-US>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达拉特旗的森盖在挖地时挖出一个小铁柜。柜长l5寸,宽8寸,打开柜后,里边放一本破旧的黄色蒙文书。这是元朝将领突拔都的出征日记。日记里说,大汗在出征中突然死去,将领与军士都十分悲痛。大汗手下的官员们议定,要给大汗举行天葬。第二天早晨,拉战车的神驼(白骆驼)和成吉思汗原来骑的白马都跑到灵前并排站在那里。一会儿,成吉思汗的白马用头碰地,致使脑袋破裂,当即死去。丞相把成吉思汗的衣服、帽子、宝剑等遗物,用香熏过后放在一只七宝箱里,让那头白色的骆驼拉上,在沙漠里走了47天,到了一块平漠洼地,白色骆驼再也不走了,任凭送葬的怎样拉、怎样赶,仍然站着。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的手下官员只好祭奠、祷告。这时,大汗的宝剑突然飞走,大汗的衣服、帽子也放出异常的光彩。大汗的臣民们以为大汗喜欢这个地方,便把那七宝箱葬在这个平漠洼地里,并派人保卫守护。之后,又派人出去寻找那把飞走的剑,竟在一百里以外的草原上找到了,便在那里修了放宝剑的宝库。

        据传,文中提到的平漠洼地,就是现在的伊金霍洛,七宝箱就是成吉思汗的银棺,宝剑飞落的地方,就是后来的苏勒定霍洛。成吉思汗的遗物还有放在郡王旗达尔汗壕的马鞍、放在郡王旗呼和陶劳亥的弓箭、放在准格尔旗克尔贝的两匹战马、放在准格尔旗王府的火镰、放在保营安特里的箭囊、放在苏力成特的蜡器,里边装有成吉思汗马厩的灰烬等。

        成吉思汗陵寝能够在鄂尔多斯形成蒙古民族拜谒朝觐的圣地,除了上述历史情况外,还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

        蒙古民族建立的大元帝国被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元顺帝退回蒙古草原,和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权并列存在。蒙古民族在这场大变革之后,仍然在蒙古草原上游牧,分散的各个部落,仍建有自己的政权组织。这样,就为从元代开始一直守护和祭奠成吉思汗“八白室”(毡帐)的鄂尔多斯部落的长期存在,以至延续他们固有的生活习俗,传统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条件。因此,古老的鄂尔多斯部落,不仅一直没有跟成吉思汗的“八白室”(毡帐)分离开来,而且按照传统的祭奠日期和规模程序进行的祭祀活动,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这使蒙古民族对成吉思汗这位光辉历史的创造者的崇敬经久不衰,凡遇有涉及蒙古民族根本利害的大型政治活动和重大仪典,都要在“八白室”前举行。如达延汗对进入“河套”的蒙古部落进行征战,特别是征战满都鲁时,便在“八白室”前举行了盛典。此后,鄂尔多斯部众在达延汗的率领下进驻河套地区?!鞍税资摇保ㄕ闭剩┍闼孀哦醵嗨共柯涞那ㄈ耄肓撕犹椎厍?。

        明代时,成吉思汗的“八白室”是供奉在鄂尔多斯首领的牙帐附近的。博硕克图济农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在鄂尔多斯部的驻牧地修建王爱召后,“八白室”便在王爱召附近供奉。清王朝建立后,鄂尔多斯部归顺清朝。当时,鄂尔多斯部的首领为额璘臣。清廷为控制鄂尔多斯部,将整个部落分割为6个旗,额璘臣被封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多罗郡王札萨克,其牧地包括现在伊金霍洛在内的地区。额璘臣是鄂尔多斯部的济农,后任盟长。他是成吉思汗“八白室”当然的守护人、供奉人和主祭人。因而他仍然按照传统的规定,给成吉思汗办祭奠活动。为了守护和祭奠的方便,便将“八白室”从王爱召迁移到额璘臣牧地,从此“八白室”所在地被命名为伊金霍洛。

        清光绪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法国和比利时)的传教士,相继到鄂尔多斯地区从事传教活动,他们见到成吉思汗陵寝之后,曾对陵寝的情况作过考察和报道。民国年间的蒙藏委员会,也曾对成吉思汗的陵寝作过实地调查。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对成陵心怀叵测。鄂尔多斯蒙古人民为了成陵的安全,以当时的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为代表,于民国28年(公元1939年)6月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迁移成吉思汗陵寝的请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了沙克都尔扎布等人的请求,派出移陵委员,与蒙古民族的代表,共同将成吉思汗的陵寝从伊金霍洛迁移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移陵路线是伊金霍洛—榆林—延安—西安—兴隆山。618途经延安时,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举行迎接成吉思汗灵柩大典。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及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发表《祭文》说:“维中华民国2861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圣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灵曰: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嚣然反共,实则残良,汉蒙各族,皆眼中钉。乃有奸人,蠢然附敌,汉有汉奸,蒙有蒙贼。驱除败类,整我阵容,抗战到底,大义是宏。顽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敌愈称快。巩固团结,唯一方针,有破坏者,群起而攻。

        元朝太祖,世界英杰,今日郊迎,河山聚色。而今而后,两族一家,真正团结,唯敌是挝。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虽艰,在乎努力。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祖武克绳,当仁不让,大旱盼霓,国人之望。清凉岳岳,延水汤汤,此物此志,寄在酒浆。尚飨?!?SPAN lang=EN-US>

        6月22,延安各机关学校的代表,列队欢送成吉思汗灵柩赴甘肃榆中县。以后的十年间,成吉思汗的灵寝一直被供奉在兴隆山东山大佛殿。

        1949年夏,全国已接近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大西北,攻占了甘肃东部地区。统治甘肃省的国民党军阀马步芳,从甘肃省败退时,于813将羁旅于兴隆山的成吉思汗灵寝,移到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人民一致要求将成吉思汗灵寝迁回伊金霍洛故地。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及时答应了这一要求。19543月,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的迎接成陵代表团,前往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423,成吉思汗灵寝回到了故地—鄂尔多斯,在伊金霍洛举行了隆重的大祭。

        人民政府对成吉思汗陵寝十分重视,于1955年拨出110万元,为成吉思汗建立了新陵园。陵园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陵寝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此后,人民政府还陆续增拨款项,修缮及扩大建筑项目,其中1977年拨款20万元;1981年拨款30万元;1986年拨款200万元;1987年拨款100万元。1982312,国务院批准成吉思汗陵寝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弧?BR>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