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鄂温克族风情

发布时间:2011-12-21 【字体:
  • 鄂温克族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数稍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是鄂温克族自治旗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其聚居区。2010年全旗人口为14.4357万人,其中鄂温克族人口1.1193万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北语支鄂温克语。无文字。牧区通用蒙、汉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扎兰屯市(原布特哈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的鄂温克族,从事半农半猎;根河市的少数鄂温克族从事狩猎业。鄂温克族一般都信奉萨满教,牧区的也信奉喇嘛教,也有少部分人信奉东正教。

    一、婚俗

    民间有“指腹婚”的习俗,至20世纪末,男女婚姻为自由恋爱所取代?;槠诮?,无论男方居住地离女方有多远,都要搬到离女方家0.5公里左右的地方准备迎亲。男方家人还要在通往女方家居住地的两旁树木上用刀割树皮,表示给新人开路,鄂温克语称为“奥克特牙那给楞”,意为“引向幸福之路”?;槔袂埃蟹郊乙诟改妇幼〉拿晒虐啻罱ㄒ欢バ旅晒虐魑路?,同时男女方都要建一些蒙古包以招待参加婚礼的客人。迎亲的当天,新郎身穿新衣,由男方陪礼人57名一同前往女方家。在与女方亲友进行友善的唇舌言辨之后,才被让进家中。进蒙古包后,女方要接受男方赠送的礼品,然后摆下宴席招待男方客人。宴席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在迎亲及送亲队伍的陪同下前往男方家?;槔裱缦谀蟹郊衣≈鼐傩校淌称?、手扒肉、糖果和烟酒摆满桌子。席间人们载歌载舞、敬酒祝词,热闹非凡。当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第一席位的主人割下羊耳朵抛到包外,由双方青年策马抢夺,或者女方亲友偷拿一只酒盅或碟子,故意让男方看见,男方亲友设法抢回去,宴会在欢歌笑语中结束。

    二、节日习俗

    1.阿洽节  即春节。在节日的前一天,就要把所供奉的羊肉、糕点、奶食品、糖果等都摆开,点亮佛灯进行祭祀。农历大年初一要先给佛叩头,然后再给老人拜年。晚辈给老人拜年时,老年人还要回赠一些礼物。在家内拜年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晚上,男女老少要聚集在一起,尽情地唱歌、跳舞,一直欢庆到深夜。初二到初五,男人们大多出去探亲访友,妇女则在家中迎候拜年的人们。

    2.敖沃塔黑仁  鄂温克语意“祭敖包”,是鄂温克人盛大节日之一。敖包是在高岗顶部或山顶上用石堆起的塔形石头堆。祭敖包可分为公祭和民祭两种。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不同,祭敖包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半农半牧区的人们通常先在敖包前烧香磕头,祈求敖包神保佑人们风调雨顺,祛病除灾,人畜两旺,家境平安,然后大家一起食用手扒肉。而生活在牧区的人们在祭敖包时则先由喇嘛念经祈祷,然后要举行赛马、摔跤等体育活动,同时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举行商品交易会等活动。

    三、桦树皮制品

    在鄂温克人的生活中,桦树皮制品十分丰富?!暗绿婵恕笔怯描胧髌ぷ龅南渥?,因其防雨防潮,大都用来存放衣物,还可作为姑娘的嫁妆?!芭蹩恕焙汀奥晁笔怯描胧髌ぷ龅母髦指餮⑿翁饕斓男∈止ひ掌骶?,有的可以随身携带当烟盒,也有的可以盛放零星物品?!岸钅汀笔怯眉缚殍胧髌し旌隙傻囊±海±荷洗卸锕?,用皮绳子将摇篮吊起晃动,以促进婴儿睡觉?!八驯取笔嵌跷驴巳说乃辖煌üぞ摺胧髌ご檬鞲勺龃目蚣?,外面用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根缝合,最后再用桦树油掺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根缝合,针口处和接头处再用松树油掺桦树油制成的混合油涂抹。船长6,可用于摆渡、捕鱼和打猎。

    四、宅居

    鄂温克族的传统民居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民以前多居住在“乌如格柱”,与蒙古包极为相似,围墙由可张可合的“哈那”组成,数十根木杆支撑着包顶。大的“乌如格柱”有6个哈那,小的“乌如格柱”有4个哈那,包门有1高。夏季,“乌如格柱”常用苇子做顶,柳条做围,冬季则用毛毡包围?!拔谌绺裰辈鹦丁⒋罱奖?,适于游牧生活。以打猎为生的牧民以前多居住在称为“仙人柱”的简易房屋里?!跋扇酥币渤莆靶俗 ?。它以若干根桦木或柳木杆斜立搭成木架,门朝东南或南方。夏季时外面用芦苇干草、桦树皮覆盖,冬季则用兽皮覆盖?!跋扇酥钡拇笮∫廊丝诩窘诙煌N菽诘持醒胛鹛?,用以做饭取暖?!跋扇酥敝凶杂泄妫嫖抑形椿槟腥?、小孩和男客卧席。左侧为年轻夫妇卧席,右侧为长者卧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仙人柱”已被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所取代。鄂温克族猎民还善于建造独特的称为“考劳宝”的仓库。这种仓库的做法是:先选4棵高树,在两米左右的地方截掉树的树权,留下树的树干为四柱,在用圆木搭成的底座上,用细树枝搭成房屋的四壁。仓库的底部留一开口,人可以直立地面上的柱子爬上去取用物品。

    五、服饰

    主要有狍头皮袄、兽皮上衣、兽皮裤、兽皮靴和手套等。鄂温克语称狍头皮帽为“梅塔阿功”,系用狍子头皮制成,戴在头上既可以在狩猎时充当伪装,又可以御寒。鄂温克语称兽皮上衣为“奈雅玛”,分为有毛和无毛两种。有毛的主要在冬季寒冷时穿用,用抱皮、鹿皮制成。无毛的光板皮裤在春夏秋季节穿用,冬季则要穿有毛且毛在外面的皮裤。鄂温克语系称兽腿皮靴为“和木楚热”、“奥老西”,系用狍、鹿等野兽腿部皮革拼制而成,其内还可套穿称为“道克顿”的狍皮袜子,以保温防寒。鄂温克语称兽皮手套为“乌达皮西”,别无花纹图案。鄂温克族民间服饰以兽皮为主要材料,取材容易,制作简便,防寒保暖,耐磨性好,非常适合狩猎民族的穿着使用。

    ——源自《内蒙古自治区志·旅游志》

上一篇:
达斡尔族风情
下一篇:
鄂伦春族风情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鄂温克族风情

发布时间:2011-12-2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鄂温克族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数稍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是鄂温克族自治旗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其聚居区。2010年全旗人口为14.4357万人,其中鄂温克族人口1.1193万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北语支鄂温克语。无文字。牧区通用蒙、汉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扎兰屯市(原布特哈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的鄂温克族,从事半农半猎;根河市的少数鄂温克族从事狩猎业。鄂温克族一般都信奉萨满教,牧区的也信奉喇嘛教,也有少部分人信奉东正教。

    一、婚俗

    民间有“指腹婚”的习俗,至20世纪末,男女婚姻为自由恋爱所取代。婚期将至,无论男方居住地离女方有多远,都要搬到离女方家0.5公里左右的地方准备迎亲。男方家人还要在通往女方家居住地的两旁树木上用刀割树皮,表示给新人开路,鄂温克语称为“奥克特牙那给楞”,意为“引向幸福之路”。婚礼前,男方家要在父母居住的蒙古包东侧搭建一顶新蒙古包作为新房,同时男女方都要建一些蒙古包以招待参加婚礼的客人。迎亲的当天,新郎身穿新衣,由男方陪礼人57名一同前往女方家。在与女方亲友进行友善的唇舌言辨之后,才被让进家中。进蒙古包后,女方要接受男方赠送的礼品,然后摆下宴席招待男方客人。宴席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在迎亲及送亲队伍的陪同下前往男方家?;槔裱缦谀蟹郊衣≈鼐傩?,奶食品、手扒肉、糖果和烟酒摆满桌子。席间人们载歌载舞、敬酒祝词,热闹非凡。当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第一席位的主人割下羊耳朵抛到包外,由双方青年策马抢夺,或者女方亲友偷拿一只酒盅或碟子,故意让男方看见,男方亲友设法抢回去,宴会在欢歌笑语中结束。

    二、节日习俗

    1.阿洽节  即春节。在节日的前一天,就要把所供奉的羊肉、糕点、奶食品、糖果等都摆开,点亮佛灯进行祭祀。农历大年初一要先给佛叩头,然后再给老人拜年。晚辈给老人拜年时,老年人还要回赠一些礼物。在家内拜年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晚上,男女老少要聚集在一起,尽情地唱歌、跳舞,一直欢庆到深夜。初二到初五,男人们大多出去探亲访友,妇女则在家中迎候拜年的人们。

    2.敖沃塔黑仁  鄂温克语意“祭敖包”,是鄂温克人盛大节日之一。敖包是在高岗顶部或山顶上用石堆起的塔形石头堆。祭敖包可分为公祭和民祭两种。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不同,祭敖包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半农半牧区的人们通常先在敖包前烧香磕头,祈求敖包神保佑人们风调雨顺,祛病除灾,人畜两旺,家境平安,然后大家一起食用手扒肉。而生活在牧区的人们在祭敖包时则先由喇嘛念经祈祷,然后要举行赛马、摔跤等体育活动,同时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举行商品交易会等活动。

    三、桦树皮制品

    在鄂温克人的生活中,桦树皮制品十分丰富?!暗绿婵恕笔怯描胧髌ぷ龅南渥?,因其防雨防潮,大都用来存放衣物,还可作为姑娘的嫁妆?!芭蹩恕焙汀奥晁笔怯描胧髌ぷ龅母髦指餮?、形态各异的小手工艺器具,有的可以随身携带当烟盒,也有的可以盛放零星物品?!岸钅汀笔怯眉缚殍胧髌し旌隙傻囊±?,摇篮上串有动物骨,用皮绳子将摇篮吊起晃动,以促进婴儿睡觉?!八驯取笔嵌跷驴巳说乃辖煌üぞ摺胧髌ご?,它用树干做船的框架,外面用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根缝合,最后再用桦树油掺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根缝合,针口处和接头处再用松树油掺桦树油制成的混合油涂抹。船长6,可用于摆渡、捕鱼和打猎。

    四、宅居

    鄂温克族的传统民居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民以前多居住在“乌如格柱”,与蒙古包极为相似,围墙由可张可合的“哈那”组成,数十根木杆支撑着包顶。大的“乌如格柱”有6个哈那,小的“乌如格柱”有4个哈那,包门有1高。夏季,“乌如格柱”常用苇子做顶,柳条做围,冬季则用毛毡包围?!拔谌绺裰辈鹦?、搭建极为方便,适于游牧生活。以打猎为生的牧民以前多居住在称为“仙人柱”的简易房屋里?!跋扇酥币渤莆靶俗 薄K匀舾筛肽净蛄靖诵绷⒋畛赡炯?,门朝东南或南方。夏季时外面用芦苇干草、桦树皮覆盖,冬季则用兽皮覆盖?!跋扇酥钡拇笮∫廊丝诩窘诙煌N菽诘持醒胛鹛?,用以做饭取暖。“仙人柱”中坐卧有规,正面为家中未婚男人、小孩和男客卧席。左侧为年轻夫妇卧席,右侧为长者卧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仙人柱”已被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所取代。鄂温克族猎民还善于建造独特的称为“考劳宝”的仓库。这种仓库的做法是:先选4棵高树,在两米左右的地方截掉树的树权,留下树的树干为四柱,在用圆木搭成的底座上,用细树枝搭成房屋的四壁。仓库的底部留一开口,人可以直立地面上的柱子爬上去取用物品。

    五、服饰

    主要有狍头皮袄、兽皮上衣、兽皮裤、兽皮靴和手套等。鄂温克语称狍头皮帽为“梅塔阿功”,系用狍子头皮制成,戴在头上既可以在狩猎时充当伪装,又可以御寒。鄂温克语称兽皮上衣为“奈雅玛”,分为有毛和无毛两种。有毛的主要在冬季寒冷时穿用,用抱皮、鹿皮制成。无毛的光板皮裤在春夏秋季节穿用,冬季则要穿有毛且毛在外面的皮裤。鄂温克语系称兽腿皮靴为“和木楚热”、“奥老西”,系用狍、鹿等野兽腿部皮革拼制而成,其内还可套穿称为“道克顿”的狍皮袜子,以保温防寒。鄂温克语称兽皮手套为“乌达皮西”,别无花纹图案。鄂温克族民间服饰以兽皮为主要材料,取材容易,制作简便,防寒保暖,耐磨性好,非常适合狩猎民族的穿着使用。

    ——源自《内蒙古自治区志·旅游志》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