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全国防灾减灾日|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2 【字体:
  • 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防灾减灾

    20085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235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建都选址

    image.png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靠天吃饭的原始农耕文明使得有效地防灾减灾成为历朝历代的生存大计。

    首先,在建都选址方面,古人就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的选址方法?!豆茏?/span>·乘马篇》中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下必中准绳。强调错国于不倾之地”“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对于城市的沟渠排水系统,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内为落渠之泻,因大川而注焉。


    image.png


    image.png


    在幅员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大,山区、丘陵、平原、低地,有的甚至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地势地貌。古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建造都城,其中涉及到的选址方法,直到今天仍不过时。

    防洪防涝

    image.png

     

    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起源甚早,距今4300余年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在南门门道路土之下就发现有铺设的陶质排水管道。这些排水系统不断完善,在一些城市中还发现了水关(水闸),如广州南越国时期的水闸遗址、北京金中都的水关遗址和北京元大都的水关遗址。

    以元大都水关为例,该水关涵洞底和两壁都用石板铺砌,顶部用砖砌成。洞身宽2.5米,长约20米,石壁高1.22米。涵洞内外侧各用石砖砌出长6.5米的出入水口。涵洞的地基满打地钉(即木楔),在地钉的榫卯上横铺数条衬石枋(即横木),地钉间掺用碎砖石块夯实,并灌以泥浆,在此基础上,铺砌涵洞底石及两壁。


    防灾减灾


    image.png


    image.png

     

    而类似的水关在许多古城中都有,只是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做法上有所不同。如度龙桥宽4米,高2.5米,水窗断面尺寸为宽1.15米,高1.65米,从而使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增加了23倍。水窗沟道的坡度也比一般下水道的坡度增大410倍。因此由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内形成了强大的水流,足以冲开闸门,将泥沙等固体物质排入江中。这些因地制宜的措施,保证了古代城市在一定时期防灾减灾的成效。

     

    防灾减灾

    古人在与自然长期的相处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因地制宜的防灾减灾措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思考,还有因地制宜顺应天时的改造自然的理念。

    防灾减灾固然重要,但时刻保持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发展建设,才是防灾减灾之根本。

     


上一篇:
住房质量显著改善 住宅设施更趋完善 内蒙古逐步实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下一篇:
自治区四部门印发通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全国防灾减灾日|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2 来源: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        【字体:
  • 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防灾减灾

    20085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235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建都选址

    image.png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靠天吃饭的原始农耕文明使得有效地防灾减灾成为历朝历代的生存大计。

    首先,在建都选址方面,古人就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的选址方法?!豆茏?/span>·乘马篇》中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下必中准绳。强调错国于不倾之地”“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对于城市的沟渠排水系统,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内为落渠之泻,因大川而注焉。


    image.png


    image.png


    在幅员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大,山区、丘陵、平原、低地,有的甚至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地势地貌。古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建造都城,其中涉及到的选址方法,直到今天仍不过时。

    防洪防涝

    image.png

     

    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起源甚早,距今4300余年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在南门门道路土之下就发现有铺设的陶质排水管道。这些排水系统不断完善,在一些城市中还发现了水关(水闸),如广州南越国时期的水闸遗址、北京金中都的水关遗址和北京元大都的水关遗址。

    以元大都水关为例,该水关涵洞底和两壁都用石板铺砌,顶部用砖砌成。洞身宽2.5米,长约20米,石壁高1.22米。涵洞内外侧各用石砖砌出长6.5米的出入水口。涵洞的地基满打地钉(即木楔),在地钉的榫卯上横铺数条衬石枋(即横木),地钉间掺用碎砖石块夯实,并灌以泥浆,在此基础上,铺砌涵洞底石及两壁。


    防灾减灾


    image.png


    image.png

     

    而类似的水关在许多古城中都有,只是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做法上有所不同。如度龙桥宽4米,高2.5米,水窗断面尺寸为宽1.15米,高1.65米,从而使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增加了23倍。水窗沟道的坡度也比一般下水道的坡度增大410倍。因此由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内形成了强大的水流,足以冲开闸门,将泥沙等固体物质排入江中。这些因地制宜的措施,保证了古代城市在一定时期防灾减灾的成效。

     

    防灾减灾

    古人在与自然长期的相处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因地制宜的防灾减灾措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思考,还有因地制宜顺应天时的改造自然的理念。

    防灾减灾固然重要,但时刻保持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发展建设,才是防灾减灾之根本。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