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察哈尔毛绣:让作品中的动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9-11 【字体:
  • image.png

    毛绣作品《小狗》

     

    image.png 

    毛绣作品《熊猫》

     

    image.png 

    肖占贵正在制作毛绣作品

     

    image.png 

    毛绣作品《狼》

     

    image.png 

    毛绣作品《羊》

     

    五虎图、八骏图、亚洲狮、百猴图……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文化艺术中心,这些似画而又非画的作品,动物栩栩如生,观者无不惊叹。

    这是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作品,叫作察哈尔毛绣,作者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察哈尔毛绣代表性传承人肖占贵。

    “察哈尔毛绣是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以五畜皮毛为原料,通过巧妙的针法和独特的构思,运用独具特色的栽植技术,在纱网上绣出远古巨兽‘标本’,供人们观赏或制作生活用品?!毙ふ脊蠼樯?,2011年,察哈尔毛绣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两国三地  延续根脉

     

    “不经一师,不长一艺”的民谚,道出了察哈尔毛绣传统技艺绵延流传的秘诀。

    毛绣已有800多年历史,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北京市等地及蒙古国。

    “我父亲在中国对外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同时是北京比较有名的工匠。1956年,他作为外援专家到蒙古国乌兰巴托结识了毛绣工艺大师苏日嘎拉图。那个年代,毛绣手艺不传给外人,但是我父亲在这方面特别有天赋,苏日嘎拉图便把这项技艺教给了他。”肖占贵说道。

    1968年—1970年,年轻的肖占贵作为知青,在察哈尔毛绣的诞生地察右后旗下乡。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外出,碰上了白毛风,刮得昏天黑地,什么也看不见,还迷路了。当时,是马把我救了。它把我带回去,不然我就得冻死在外面?!毙ふ脊蟮南孪缇?,让他爱上了内蒙古、迷上了察哈尔毛绣。

    “由于历史原因,察哈尔毛绣在中国‘销声匿?!甘???梢运?,我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毛绣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下乡结束后,我返回北京跟随父亲学习毛绣技艺”,肖占贵回忆。

    相皮、辨色、舒皮、勾绒、剪毛、栽植、推毛、上须、点眼、磨口……24道技法,肖占贵整整学了8年??嘈墓乱璧淖暄屑由咸旆趾腿劝?,那些原野上的雄狮猎豹、草原上的孤狼骏马,在他手里一个个地“复活”了?!案盖姿滴易龅拿迨腔钗铩?。肖占贵说。

    2010年,在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的邀请下,肖占贵从北京来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成立了察哈尔民族工艺有限公司,开设毛绣作坊,让他对毛绣有了更深的理解。

    “希望毛绣技艺能传承下去”。目前,肖占贵培养出15个徒弟。每周,肖占贵奔波于集宁区全国青少年培训基地毛绣艺术馆、察右后旗文化艺术中心毛绣培训基地、商都县残联劳动就业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学员3360人。

    2010年,薛秀琴跟随肖占贵学习毛绣技艺。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努力,已经成长为乌兰察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察哈尔毛绣传承人。

    商都县残联工作人员亚玲表示,非遗技能与残疾人就业的有机结合,对解决残疾人就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さ绕鸬搅酥匾饔?。希望通过培训挖掘一批人才,培育一批优秀的残疾人传承队伍,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科技赋能  守正创新

     

    “毛绣的制作技法,是先将皮毛鞣制后,根据需要剪下不同长度、颜色的锋毛,栽植到纱网上,形成动物轮廓,再给毛绣上的动物安置口、鼻、眼等器官,最后配置背景和画框。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一个是动物造型讲究形神兼备,另一个是器官制作要求比例准确,这样才能达到毛绣工艺的4个特点要求:写实、立体、粗犷、鲜活”。肖占贵指着一幅毛绣作品说,剪毛十分讲究。长毛、短毛的变化是毛绣立体传神的关键。不同的色彩变化,就形成了动物的基本轮廓,再一个是毛质的变化,制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和它相近的毛。

    取材于动物再还原为动物,同时要给作品赋予灵魂,让动物“活”起来,成为一种平面标本,这就是毛绣工艺不同于其他工艺品的特性。

    “毛绣从开始就是一项原生态艺术,传统工艺要求做什么动物就要用什么毛,然而在倡导动物保护的大环境下,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了”。肖占贵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到甘肃、青海、西藏,在这些不同海拔、不同纬度、不同气候的地区饲养的牛、马、羊、犬、猪等家畜的锋毛、沙毛和绒毛中,找到了可以替代猛虎、雄狮、猎豹等野生动物的锋毛、沙毛和绒毛,使毛绣工艺从“死胡同”走向“阳关道”。

    经过30多年的探索,肖占贵决定在察右后旗建设一个以1万年前和工业革命后300多年来灭绝的300多种动物为素材的主题动物公园。

    “希望用毛绣复原已经消失的动物,提高公众?;ど囊馐丁?。肖占贵说,这一构想已得到察右后旗和乌兰察布市的大力支持,主题公园正在规划设计中。其中,8大主题动物迷宫中,蒙古马阵迷宫、山海经动物迷宫、冰河纪动物迷宫沙盘已经制作完成。

    这些动物样品,是肖占贵使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蒙古毛绣的技法和材料,通过数字化建模、机械化加工、智能化复原的草原远古巨兽以及近现代灭绝的野生动物。

    2016年,肖占贵和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合作,攻克皮毛防腐、防紫外线、防水难题,制作出适合不同环境条件下应用的高仿真机械动物、智能动物、雕塑动物、科普动物等。

    与此同时,肖占贵通过和上?;瞪璞赋?、四川恐龙文化艺术中心合作,解决了动物机器性能和智能问题,将生产场地落脚在乌兰察布市全国青少年攀岩培训基地。

    历史浮沉,察哈尔毛绣世代传承,蜕变新生。从过去只传内不传外,到如今开设察哈尔毛绣培训班;从过去制作材料与作品形态的严格对应,到如今的由草原五畜皮毛所代替;从过去的狮虎豹题材,到如今远古巨兽、家养宠物;从过去平面挂毯艺术,到如今机械智能立体工艺,察哈尔毛绣与时俱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察哈尔毛绣的队伍中,察哈尔毛绣传承的故事正在不断延续。

     


上一篇:
元宵节撒灯
下一篇:
敖鲁古雅兽皮画的文化传承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察哈尔毛绣:让作品中的动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9-1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字体:
  • image.png

    毛绣作品《小狗》

     

    image.png 

    毛绣作品《熊猫》

     

    image.png 

    肖占贵正在制作毛绣作品

     

    image.png 

    毛绣作品《狼》

     

    image.png 

    毛绣作品《羊》

     

    五虎图、八骏图、亚洲狮、百猴图……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文化艺术中心,这些似画而又非画的作品,动物栩栩如生,观者无不惊叹。

    这是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作品,叫作察哈尔毛绣,作者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察哈尔毛绣代表性传承人肖占贵。

    “察哈尔毛绣是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以五畜皮毛为原料,通过巧妙的针法和独特的构思,运用独具特色的栽植技术,在纱网上绣出远古巨兽‘标本’,供人们观赏或制作生活用品?!毙ふ脊蠼樯?,2011年,察哈尔毛绣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两国三地  延续根脉

     

    “不经一师,不长一艺”的民谚,道出了察哈尔毛绣传统技艺绵延流传的秘诀。

    毛绣已有800多年历史,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北京市等地及蒙古国。

    “我父亲在中国对外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同时是北京比较有名的工匠。1956年,他作为外援专家到蒙古国乌兰巴托结识了毛绣工艺大师苏日嘎拉图。那个年代,毛绣手艺不传给外人,但是我父亲在这方面特别有天赋,苏日嘎拉图便把这项技艺教给了他?!毙ふ脊笏档馈?/span>

    1968年—1970年,年轻的肖占贵作为知青,在察哈尔毛绣的诞生地察右后旗下乡。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外出,碰上了白毛风,刮得昏天黑地,什么也看不见,还迷路了。当时,是马把我救了。它把我带回去,不然我就得冻死在外面?!毙ふ脊蟮南孪缇?,让他爱上了内蒙古、迷上了察哈尔毛绣。

    “由于历史原因,察哈尔毛绣在中国‘销声匿?!甘?。可以说,我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毛绣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下乡结束后,我返回北京跟随父亲学习毛绣技艺”,肖占贵回忆。

    相皮、辨色、舒皮、勾绒、剪毛、栽植、推毛、上须、点眼、磨口……24道技法,肖占贵整整学了8年??嘈墓乱璧淖暄屑由咸旆趾腿劝切┰吧系男凼员?、草原上的孤狼骏马,在他手里一个个地“复活”了。“父亲说我做的毛绣是活物”。肖占贵说。

    2010年,在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的邀请下,肖占贵从北京来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成立了察哈尔民族工艺有限公司,开设毛绣作坊,让他对毛绣有了更深的理解。

    “希望毛绣技艺能传承下去”。目前,肖占贵培养出15个徒弟。每周,肖占贵奔波于集宁区全国青少年培训基地毛绣艺术馆、察右后旗文化艺术中心毛绣培训基地、商都县残联劳动就业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学员3360人。

    2010年,薛秀琴跟随肖占贵学习毛绣技艺。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努力,已经成长为乌兰察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察哈尔毛绣传承人。

    商都县残联工作人员亚玲表示,非遗技能与残疾人就业的有机结合,对解决残疾人就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さ绕鸬搅酥匾饔?。希望通过培训挖掘一批人才,培育一批优秀的残疾人传承队伍,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科技赋能  守正创新

     

    “毛绣的制作技法,是先将皮毛鞣制后,根据需要剪下不同长度、颜色的锋毛,栽植到纱网上,形成动物轮廓,再给毛绣上的动物安置口、鼻、眼等器官,最后配置背景和画框。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一个是动物造型讲究形神兼备,另一个是器官制作要求比例准确,这样才能达到毛绣工艺的4个特点要求:写实、立体、粗犷、鲜活”。肖占贵指着一幅毛绣作品说,剪毛十分讲究。长毛、短毛的变化是毛绣立体传神的关键。不同的色彩变化,就形成了动物的基本轮廓,再一个是毛质的变化,制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和它相近的毛。

    取材于动物再还原为动物,同时要给作品赋予灵魂,让动物“活”起来,成为一种平面标本,这就是毛绣工艺不同于其他工艺品的特性。

    “毛绣从开始就是一项原生态艺术,传统工艺要求做什么动物就要用什么毛,然而在倡导动物?;さ拇蠡肪诚?,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了”。肖占贵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到甘肃、青海、西藏,在这些不同海拔、不同纬度、不同气候的地区饲养的牛、马、羊、犬、猪等家畜的锋毛、沙毛和绒毛中,找到了可以替代猛虎、雄狮、猎豹等野生动物的锋毛、沙毛和绒毛,使毛绣工艺从“死胡同”走向“阳关道”。

    经过30多年的探索,肖占贵决定在察右后旗建设一个以1万年前和工业革命后300多年来灭绝的300多种动物为素材的主题动物公园。

    “希望用毛绣复原已经消失的动物,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的意识”。肖占贵说,这一构想已得到察右后旗和乌兰察布市的大力支持,主题公园正在规划设计中。其中,8大主题动物迷宫中,蒙古马阵迷宫、山海经动物迷宫、冰河纪动物迷宫沙盘已经制作完成。

    这些动物样品,是肖占贵使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蒙古毛绣的技法和材料,通过数字化建模、机械化加工、智能化复原的草原远古巨兽以及近现代灭绝的野生动物。

    2016年,肖占贵和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合作,攻克皮毛防腐、防紫外线、防水难题,制作出适合不同环境条件下应用的高仿真机械动物、智能动物、雕塑动物、科普动物等。

    与此同时,肖占贵通过和上?;瞪璞赋?、四川恐龙文化艺术中心合作,解决了动物机器性能和智能问题,将生产场地落脚在乌兰察布市全国青少年攀岩培训基地。

    历史浮沉,察哈尔毛绣世代传承,蜕变新生。从过去只传内不传外,到如今开设察哈尔毛绣培训班;从过去制作材料与作品形态的严格对应,到如今的由草原五畜皮毛所代替;从过去的狮虎豹题材,到如今远古巨兽、家养宠物;从过去平面挂毯艺术,到如今机械智能立体工艺,察哈尔毛绣与时俱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察哈尔毛绣的队伍中,察哈尔毛绣传承的故事正在不断延续。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智能导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