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这片古老的土地北有黄河、阴山之天险,西有贺兰山之屏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不仅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也是长城地带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商周、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蒙元时期,楼烦、林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吐谷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在此频繁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片土地留下历史遗迹的同时也沉淀着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目前,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分别为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鄂尔多斯《古如歌》、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察干苏力德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75项,有鄂尔多斯蒙古族传说故事、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及制作工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35项,有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火节、达拉特烫画技艺等。让我们用心领略鄂尔多斯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邃魅力。 ——编者
仁庆苏布德(中)三姐妹均为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传承人
传承古老的手工技艺
“我就是爱这个东西,什么也挡不住我做马具、牛皮鞭子的热情。” 54岁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熟皮制作技艺传承人额尔德尼巴雅尔兴奋地说。打开沉重的木箱,一条条手工制作的精美皮鞭、一件件牛皮物件呈现在大家眼前。他像树叶摇曳几十个春秋不知疲倦,背着这个沉重的木箱到处行走,希望这门古老传统的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牛皮鞭、牛皮马具,是古老游牧文化的特殊符号,其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千年。1994年,额尔德尼巴雅尔从父亲手中接过马具制作传统技艺。伴着熟牛皮散发出的特殊味道,额尔德尼巴雅尔用一双不知做出多少皮鞭和马具的粗糙大手,现场演示了裁剪牛皮等步骤,特殊的裁剪刀具颇具原生态。他说:“这个手艺目前在传承上面临很多问题,马具的直接使用者减少,牛皮鞭已经失去了现实的用途,会做的人也越来越少?!本萘私猓醵嗨怪挥?/SPAN>10余人在做牛皮鞭和马具?!笆炫Fな歉黾际趸睿蚧嘏Fず?,要用水、糜子、盐和酸奶等材料进行脱脂才能做鞭子,熟一张牛皮需要40天左右?!倍疃履岚脱哦怠?/SPAN>
跟牛皮鞭、马具一样,蒙古族刺绣、马鞍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ず痛忻媪僮爬选?/SPAN>
在鄂尔多斯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漫瀚调……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世代传承蒙古族古老的祭祀文化和宫廷礼仪文化,并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鄂尔多斯民俗民间文化。著名的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族的最高祭祀形式,是蒙古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祭祀圣物和守灵人达尔扈特人都集中在鄂尔多斯?!按澄幕墙ㄉ柚谢褡骞灿芯窦以暗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有深刻影响。鄂尔多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记录了本地区的人文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滋养本地区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养极为重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一去不复返的,不可再生的,如果不注意?;ぃ芸赡芫陀涝断Я??!倍醵嗨姑袼鬃彝袼?。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正在被破坏,有的处于濒危状态。很多年轻人在城市长大,传承意识减弱,这种情况下,如何传承?;し俏镏饰幕挪?,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旺楚格说。
鄂尔多斯市四胡制作技艺传承人任青道尔吉在介绍四胡制作方法。四胡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古老传统乐器之一
鄂尔多斯市剪纸传承人杨文祥创作的剪纸作品惟妙惟肖
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在鄂尔多斯苏泊罕草原旅游景区,一出户外实景演绎、由当地牧民参加演出的《鄂尔多斯婚礼》,让游客叹为观止?!暗钡睾芏嗄撩穸伎梢匝荩馐俏颐墙⒌幕钐┪锕莸哪谌葜?。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让牧民意识到自己司空见惯的游牧生活习俗,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并且鼓励他们投入到传承与保护中来?!毖莩龈涸鹑搜钣滤?。
活态传承是鄂尔多斯探索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对一些珍贵的、随时可能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和整理。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非遗项目申报,有旗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不同级别不同保护。各旗县区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ぶ行暮驼故竟?,对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还成立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协会、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协会、鄂尔多斯《古如歌》协会等1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っ窦渥橹苑俏镏饰幕挪那谰缺;て鸬搅酥匾饔谩6醵嗨故谢固剿鳌肮参幕?、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利用遍布各地的文化馆、文化站等,来展示非遗项目、开展非遗活动,将非遗作为公共文化向百姓普及。
“随着非遗传承人的老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人的?;??!倍醵嗨故形幕挛懦霭婀愕缇志殖ぴ怠6醵嗨故性谏瓯ǚ俏镏饰幕挪耐?,还命名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有4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5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3人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除了国家和自治区给予补贴外,鄂尔多斯给市级传承人相应补贴,还经常对这些遍布各旗县区的传承人进行培训。
漫瀚调,是历史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沿黄河地区几乎都在传唱,老百姓有个婚丧嫁娶都少不了漫瀚调,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捌涫捣且啪驮谖颐巧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将非遗渗透到百姓的生活中,增强公众对非遗的深层次保护意识。”曾涵说。前不久举办的鄂尔多斯首届文化遗产博览会就是一次实践,博览会上展出了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部分传承人现场制作、展示,并向群众免费开放,让群众能直观的、近距离、全方位的感受非遗、了解非遗。此外,每年各地都会举办一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活动,乡村文化节、那达慕大会、鄂尔多斯民歌比赛等活动遍地开花。“这些年,从市到旗县乡村,都在搞活动,这些活动群众参与度高,趣味性强,当地群众已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ご械囊馐队辛嗣飨蕴岣??!倍醵嗨刮墓憔值囊幻ぷ魅嗽彼怠?/SPAN>
民间艺人表演的蒙古族古老的宗教舞蹈《查玛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让非遗走得更远
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成吉思汗祭典的主持人从过去的缺失到现在已经有40多人,政府还给予了公务员待遇。鄂尔多斯《古如歌》,是蒙元时期宫廷礼仪歌曲,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音乐学、文艺学和语言学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8年,鄂尔多斯《古如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传承《古如歌》的人特别少,很多歌没有文字记载,曾经一度濒危,后来在政府的重视下,建立了《古如歌》协会,举行《古如歌》比赛,现在已经恢复了上百首歌。很多幼儿园、中小学校都开展非遗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75项,市级非遗项目135项。有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で?/SPAN>1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个,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2个。
如何让非遗走得更远?采访中,额尔德尼巴雅尔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很喜欢这门熟牛皮制作手艺,但是每年因为做马鞭、出去展示,要倒贴三五万元,还耽误了自己家的农活,而做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摆在那里,鲜有人问津。一门手艺养活不了自己,年轻人怎么会愿意学?!?/SPAN>
“这是非遗?;ず痛凶钅训牡胤健!痹担罢饩托枰谐』;ぃ梅俏镏饰幕挪宋幕壑?,还能产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这样?;ず痛衅鹄淳突崛菀仔!备荨吨谢嗣窆埠凸俏镏饰幕挪ā?,鄂尔多斯鼓励个人及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展示。现在,鄂尔多斯市几乎每个旗区都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园区,这些园区既保护了非遗项目,又产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目前,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在筹备建设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ぬ逖橹行模远醵嗨故心酥寥俏镏饰幕挪型诰?、保护和展示。中心包括非物质文化实训展演中心、交流?;ぶ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匠人工作室、古村落?;ぜ耙帐跫揖劬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示商业区等。该中心将成为内蒙古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生产、销售、交流、游客体验互动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爸行慕且糯腥嗣夥烟峁┏〉?、食宿、人员讲解,为他们招学徒,非遗传承人只需现场展示好自己的手艺,产品的销售交给企业。不同于过去的展示,中心更注重的是互动,在与游客互动中完成非遗的展示?!倍醵嗨姑晒旁戳魑幕翟耙晃还ぷ魅嗽彼?。
“这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结合的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ご蟹⒄沟姆较??!薄罢庋霾唤雎懔擞慰偷幕ザ逖樾枨?,还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的现状,更解决了非遗传承人生存问题。也能让国内外游客了解鄂尔多斯文化,让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走向世界。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行走起来,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痹?。(霍晓庆/文 通拉嘎/图)
银器铜器制作传承人额吉勒格其制作的银器,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别致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这片古老的土地北有黄河、阴山之天险,西有贺兰山之屏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不仅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也是长城地带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商周、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蒙元时期,楼烦、林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吐谷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在此频繁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片土地留下历史遗迹的同时也沉淀着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目前,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分别为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鄂尔多斯《古如歌》、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察干苏力德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75项,有鄂尔多斯蒙古族传说故事、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及制作工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35项,有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火节、达拉特烫画技艺等。让我们用心领略鄂尔多斯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邃魅力。 ——编者
仁庆苏布德(中)三姐妹均为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传承人
传承古老的手工技艺
“我就是爱这个东西,什么也挡不住我做马具、牛皮鞭子的热情?!?/SPAN> 54岁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熟皮制作技艺传承人额尔德尼巴雅尔兴奋地说。打开沉重的木箱,一条条手工制作的精美皮鞭、一件件牛皮物件呈现在大家眼前。他像树叶摇曳几十个春秋不知疲倦,背着这个沉重的木箱到处行走,希望这门古老传统的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牛皮鞭、牛皮马具,是古老游牧文化的特殊符号,其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千年。1994年,额尔德尼巴雅尔从父亲手中接过马具制作传统技艺。伴着熟牛皮散发出的特殊味道,额尔德尼巴雅尔用一双不知做出多少皮鞭和马具的粗糙大手,现场演示了裁剪牛皮等步骤,特殊的裁剪刀具颇具原生态。他说:“这个手艺目前在传承上面临很多问题,马具的直接使用者减少,牛皮鞭已经失去了现实的用途,会做的人也越来越少?!本萘私?,鄂尔多斯只有10余人在做牛皮鞭和马具?!笆炫Fな歉黾际趸睿蚧嘏Fず?,要用水、糜子、盐和酸奶等材料进行脱脂才能做鞭子,熟一张牛皮需要40天左右。”额尔德尼巴雅尔说。
跟牛皮鞭、马具一样,蒙古族刺绣、马鞍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ず痛忻媪僮爬?。
在鄂尔多斯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漫瀚调……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世代传承蒙古族古老的祭祀文化和宫廷礼仪文化,并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鄂尔多斯民俗民间文化。著名的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族的最高祭祀形式,是蒙古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祭祀圣物和守灵人达尔扈特人都集中在鄂尔多斯?!按澄幕墙ㄉ柚谢褡骞灿芯窦以暗幕。匀嗣堑乃枷?、意识、观念有深刻影响。鄂尔多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记录了本地区的人文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滋养本地区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养极为重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一去不复返的,不可再生的,如果不注意保护,很可能就永远消失了?!倍醵嗨姑袼鬃彝袼?。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正在被破坏,有的处于濒危状态。很多年轻人在城市长大,传承意识减弱,这种情况下,如何传承?;し俏镏饰幕挪彩俏颐敲媪俚囊桓鲋匾侍??!蓖袼怠?/SPAN>
鄂尔多斯市四胡制作技艺传承人任青道尔吉在介绍四胡制作方法。四胡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古老传统乐器之一
鄂尔多斯市剪纸传承人杨文祥创作的剪纸作品惟妙惟肖
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在鄂尔多斯苏泊罕草原旅游景区,一出户外实景演绎、由当地牧民参加演出的《鄂尔多斯婚礼》,让游客叹为观止?!暗钡睾芏嗄撩穸伎梢匝荩馐俏颐墙⒌幕钐┪锕莸哪谌葜?。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让牧民意识到自己司空见惯的游牧生活习俗,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并且鼓励他们投入到传承与?;ぶ欣础!毖莩龈涸鹑搜钣滤?。
活态传承是鄂尔多斯探索?;ご蟹俏镏饰幕挪囊桓鏊跤埃嗄昀?,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对一些珍贵的、随时可能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和整理。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非遗项目申报,有旗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不同级别不同?;ぁ8髌煜厍汲闪⒘朔俏镏饰幕挪;ぶ行暮驼故竟?,对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钩闪⒘嗣晒抛宄さ髅窀栊帷⒍醵嗨苟痰髅窀栊?、鄂尔多斯《古如歌》协会等1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っ窦渥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て鸬搅酥匾饔?。鄂尔多斯市还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利用遍布各地的文化馆、文化站等,来展示非遗项目、开展非遗活动,将非遗作为公共文化向百姓普及。
“随着非遗传承人的老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ぃ欢ǔ潭壬暇褪嵌匀说谋;ぁ!倍醵嗨故形幕挛懦霭婀愕缇志殖ぴ?。鄂尔多斯市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命名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有4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5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3人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除了国家和自治区给予补贴外,鄂尔多斯给市级传承人相应补贴,还经常对这些遍布各旗县区的传承人进行培训。
漫瀚调,是历史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沿黄河地区几乎都在传唱,老百姓有个婚丧嫁娶都少不了漫瀚调,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捌涫捣且啪驮谖颐巧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将非遗渗透到百姓的生活中,增强公众对非遗的深层次保护意识?!痹?。前不久举办的鄂尔多斯首届文化遗产博览会就是一次实践,博览会上展出了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部分传承人现场制作、展示,并向群众免费开放,让群众能直观的、近距离、全方位的感受非遗、了解非遗。此外,每年各地都会举办一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活动,乡村文化节、那达慕大会、鄂尔多斯民歌比赛等活动遍地开花?!罢庑┠辏邮械狡煜叵绱?,都在搞活动,这些活动群众参与度高,趣味性强,当地群众已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ご械囊馐队辛嗣飨蕴岣摺!倍醵嗨刮墓憔值囊幻ぷ魅嗽彼?。
民间艺人表演的蒙古族古老的宗教舞蹈《查玛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让非遗走得更远
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成吉思汗祭典的主持人从过去的缺失到现在已经有40多人,政府还给予了公务员待遇。鄂尔多斯《古如歌》,是蒙元时期宫廷礼仪歌曲,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音乐学、文艺学和语言学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8年,鄂尔多斯《古如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传承《古如歌》的人特别少,很多歌没有文字记载,曾经一度濒危,后来在政府的重视下,建立了《古如歌》协会,举行《古如歌》比赛,现在已经恢复了上百首歌。很多幼儿园、中小学校都开展非遗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75项,市级非遗项目135项。有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个,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2个。
如何让非遗走得更远?采访中,额尔德尼巴雅尔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很喜欢这门熟牛皮制作手艺,但是每年因为做马鞭、出去展示,要倒贴三五万元,还耽误了自己家的农活,而做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摆在那里,鲜有人问津。一门手艺养活不了自己,年轻人怎么会愿意学?!?/SPAN>
“这是非遗?;ず痛凶钅训牡胤??!痹?,“这就需要市场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文化价值,还能产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这样?;ず痛衅鹄淳突崛菀仔??!备荨吨谢嗣窆埠凸俏镏饰幕挪ā?,鄂尔多斯鼓励个人及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ば钥⒑驼故尽O衷?,鄂尔多斯市几乎每个旗区都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园区,这些园区既保护了非遗项目,又产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目前,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在筹备建设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对鄂尔多斯市乃至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ず驼故尽V行陌ǚ俏镏饰幕笛嫡寡葜行?、交流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匠人工作室、古村落?;ぜ耙帐跫揖劬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示商业区等。该中心将成为内蒙古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生产、销售、交流、游客体验互动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爸行慕且糯腥嗣夥烟峁┏〉?、食宿、人员讲解,为他们招学徒,非遗传承人只需现场展示好自己的手艺,产品的销售交给企业。不同于过去的展示,中心更注重的是互动,在与游客互动中完成非遗的展示?!倍醵嗨姑晒旁戳魑幕翟耙晃还ぷ魅嗽彼怠?/SPAN>
“这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结合的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ご蟹⒄沟姆较颉!薄罢庋霾唤雎懔擞慰偷幕ザ逖樾枨螅垢谋淞朔俏镏饰幕挪蠹谭θ说南肿?,更解决了非遗传承人生存问题。也能让国内外游客了解鄂尔多斯文化,让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走向世界。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行走起来,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痹?。(霍晓庆/文 通拉嘎/图)
银器铜器制作传承人额吉勒格其制作的银器,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