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形成
17世纪中叶以前,鄂温克族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和黑龙江以北地区。鄂温克族最早迁入嫩江流域,是清崇德五年(1640),即清军第一次征服索伦部之后。此后,由于受到沙俄武装远征队的野蛮侵略,鄂温克族陆续迁移到黑龙江以南的嫩江、讷莫尔河、诺敏河、阿伦河、音河、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流域定居。他们成为现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最初分布人口。清雍正十年(1732),布特哈地区的1636名鄂温克族移居呼伦贝尔地区守卫边疆。他们成为现在鄂温克旗的鄂温克族人口的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受反动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在嫩江东岸讷河县、德都县居住的部分鄂温克族又迁移到现莫旗境内。1949年后,由于人员工作调动、迁居等原因,逐渐在其他各旗、市都居住有鄂温克族人口。居住额尔古纳左旗(以下简称额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族,很早以前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1965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这部分鄂温克族实现了在敖鲁古雅的定居。居住陈巴尔虎旗(以下简称陈旗)的鄂温克族在20世纪20年代由额尔古纳河西岸迁入这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医疗卫生的保障,使鄂温克族人口迅速增加。据统计,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呼伦贝尔全市鄂温克族人口为5642人,其中鄂温克族自治旗(以下简称鄂温克旗)有2311人,莫旗1369人,陈旗758人。1964年,全市鄂温克族人口增加到8894人,比1953年增长57.64%;鄂温克旗、莫旗分别为3588人、1945人、陈旗1218人,增长达到55%和42%、60%以上。1982年,全市鄂温克族人口比1964年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7797人;超过千人以上的旗市有5个,即鄂温克旗6465人,莫旗4527人,鄂伦春自治旗(以下简称鄂伦春旗)2097人,陈旗1606人,阿荣旗1348人。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有鄂温克族人口2282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89%。在全国鄂温克族26315人中,呼伦贝尔市占86.72%。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23367人中,呼伦贝尔市占97.66%。
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在全市各旗市都有分布。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其具体分布状况是:鄂温克旗8621人,莫旗4923人,鄂伦春旗2959人,陈旗1867人,阿荣旗1866人,扎兰屯市983人,海拉尔市601人,额左旗351人,牙克石市340人,新巴尔虎左旗109人,新巴尔虎右旗76人,额尔古纳右旗69人,满洲里市56人。
二、文化职业构成
文化构成: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在全市6岁及6岁以上的16427名鄂温克族人口中,有大学本科生76人,占0.46%;大学专科309人,占1.88%;中专627人,占3.82%;高中1845人,占11.23%;初中5594人,占34.05%;小学7976人,占48.55%。
职业构成:1990年,在全市8171名鄂温克族就业人口中,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1336人,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401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75人,商业289人,服务行业330人,农牧林业4443人,工业交通752人,其他45人。
一、分布形成
17世纪中叶以前,鄂温克族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和黑龙江以北地区。鄂温克族最早迁入嫩江流域,是清崇德五年(1640),即清军第一次征服索伦部之后。此后,由于受到沙俄武装远征队的野蛮侵略,鄂温克族陆续迁移到黑龙江以南的嫩江、讷莫尔河、诺敏河、阿伦河、音河、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流域定居。他们成为现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最初分布人口。清雍正十年(1732),布特哈地区的1636名鄂温克族移居呼伦贝尔地区守卫边疆。他们成为现在鄂温克旗的鄂温克族人口的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受反动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在嫩江东岸讷河县、德都县居住的部分鄂温克族又迁移到现莫旗境内。1949年后,由于人员工作调动、迁居等原因,逐渐在其他各旗、市都居住有鄂温克族人口。居住额尔古纳左旗(以下简称额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族,很早以前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1965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这部分鄂温克族实现了在敖鲁古雅的定居。居住陈巴尔虎旗(以下简称陈旗)的鄂温克族在20世纪20年代由额尔古纳河西岸迁入这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医疗卫生的保障,使鄂温克族人口迅速增加。据统计,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呼伦贝尔全市鄂温克族人口为5642人,其中鄂温克族自治旗(以下简称鄂温克旗)有2311人,莫旗1369人,陈旗758人。1964年,全市鄂温克族人口增加到8894人,比1953年增长57.64%;鄂温克旗、莫旗分别为3588人、1945人、陈旗1218人,增长达到55%和42%、60%以上。1982年,全市鄂温克族人口比1964年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7797人;超过千人以上的旗市有5个,即鄂温克旗6465人,莫旗4527人,鄂伦春自治旗(以下简称鄂伦春旗)2097人,陈旗1606人,阿荣旗1348人。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有鄂温克族人口2282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89%。在全国鄂温克族26315人中,呼伦贝尔市占86.72%。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23367人中,呼伦贝尔市占97.66%。
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在全市各旗市都有分布。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其具体分布状况是:鄂温克旗8621人,莫旗4923人,鄂伦春旗2959人,陈旗1867人,阿荣旗1866人,扎兰屯市983人,海拉尔市601人,额左旗351人,牙克石市340人,新巴尔虎左旗109人,新巴尔虎右旗76人,额尔古纳右旗69人,满洲里市56人。
二、文化职业构成
文化构成: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在全市6岁及6岁以上的16427名鄂温克族人口中,有大学本科生76人,占0.46%;大学专科309人,占1.88%;中专627人,占3.82%;高中1845人,占11.23%;初中5594人,占34.05%;小学7976人,占48.55%。
职业构成:1990年,在全市8171名鄂温克族就业人口中,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1336人,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401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75人,商业289人,服务行业330人,农牧林业4443人,工业交通752人,其他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