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乌海市地质地层(一)

发布时间:2020-10-30 【字体:
  •  

    乌海地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的桌子山—贺兰山地层分区。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外,其他各时代的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一、上太古界千里山群

    主要分布于千里山、桌子山一带,甘德尔山东缘亦见零星出露。为一套浅到深变质岩系。由此岩系构成地台的结晶基底。据其岩性、岩相组合特征,从老到新分4个岩性组:

    1.四泉山组:主要由混合花岗岩、片麻岩及长英变粒岩组成。厚度12681715米。

    2.察干郭勒组:由一套浅绿色片岩、磁铁矿层及透辉石大理岩组成。厚度9104米。此岩组是千里山变质磁铁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3.千里沟组:主要由含石墨片岩、片麻岩及大理岩组成。厚度31.413米。

    4.哈布其盖组:主要由片麻岩及混合岩组成。厚度69803米。

    二、中元古界长城系西勒图群

    主要分布于桌子山地区的西勒图等地,岩性为棕红色、灰白色石英砂岩、石英岩夹少量砂砾岩和页岩,厚度552807米。是硅质矿产的主要赋存层位。与下伏上太古界千里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下古生界

    1.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桌子山及甘德尔山地区,千里山和乌达西亦有小面积出露。

    1)下统:

    馒头组:为灰褐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变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等,含三叶虫化石。厚37.80米。与下伏西勒图群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中统:

    从老到新可分为3个岩组,即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岩性主要为薄层灰岩、条带状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含三叶虫化石。总厚266.7573.3米。

    3)上统:

    自下而上分为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及部分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总厚147米。

    2.奥陶系

    奥陶系仅有下统和中统发育,广泛分布于桌子山、甘德尔山一带,千里山、老石旦、乌达以西地区亦有零星出露。

    1)下统:

    三道坎组:分布在桌子山、甘德尔山、老石旦、乌达以西及千里山北部。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石英砂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互层,中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厚50198米。与下伏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桌子山组:分布同三道坎组。上部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结核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夹黄色及浅褐红色斑块状灰岩,含头足类化石。厚240570米。本组石灰岩质量一般较好。

    克里摩里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页岩,含笔石化石。厚100米。

    2)中统:

    由老至新分为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呼和查布其组。零星出露于甘德尔山南部、拉什仲及公乌素以北地区。岩性主要为页岩、砂岩、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及砾岩,岩性变化较大。含笔石、珊瑚等化石。总厚大于299米。

     

     

上一篇:
内蒙古风沙地貌(二)
下一篇:
乌海市地质地层(二)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生态环境

乌海市地质地层(一)

发布时间:2020-10-30 来源:《乌海市志》        【字体:
  •  

    乌海地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的桌子山—贺兰山地层分区。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外,其他各时代的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一、上太古界千里山群

    主要分布于千里山、桌子山一带,甘德尔山东缘亦见零星出露。为一套浅到深变质岩系。由此岩系构成地台的结晶基底。据其岩性、岩相组合特征,从老到新分4个岩性组:

    1.四泉山组:主要由混合花岗岩、片麻岩及长英变粒岩组成。厚度12681715米。

    2.察干郭勒组:由一套浅绿色片岩、磁铁矿层及透辉石大理岩组成。厚度9104米。此岩组是千里山变质磁铁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3.千里沟组:主要由含石墨片岩、片麻岩及大理岩组成。厚度31.413米。

    4.哈布其盖组:主要由片麻岩及混合岩组成。厚度69803米。

    二、中元古界长城系西勒图群

    主要分布于桌子山地区的西勒图等地,岩性为棕红色、灰白色石英砂岩、石英岩夹少量砂砾岩和页岩,厚度552807米。是硅质矿产的主要赋存层位。与下伏上太古界千里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下古生界

    1.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桌子山及甘德尔山地区,千里山和乌达西亦有小面积出露。

    1)下统:

    馒头组:为灰褐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变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等,含三叶虫化石。厚37.80米。与下伏西勒图群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中统:

    从老到新可分为3个岩组,即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岩性主要为薄层灰岩、条带状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含三叶虫化石。总厚266.7573.3米。

    3)上统:

    自下而上分为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及部分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总厚147米。

    2.奥陶系

    奥陶系仅有下统和中统发育,广泛分布于桌子山、甘德尔山一带,千里山、老石旦、乌达以西地区亦有零星出露。

    1)下统:

    三道坎组:分布在桌子山、甘德尔山、老石旦、乌达以西及千里山北部。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石英砂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互层,中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厚50198米。与下伏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桌子山组:分布同三道坎组。上部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结核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夹黄色及浅褐红色斑块状灰岩,含头足类化石。厚240570米。本组石灰岩质量一般较好。

    克里摩里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页岩,含笔石化石。厚100米。

    2)中统:

    由老至新分为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呼和查布其组。零星出露于甘德尔山南部、拉什仲及公乌素以北地区。岩性主要为页岩、砂岩、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及砾岩,岩性变化较大。含笔石、珊瑚等化石。总厚大于299米。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