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截至1987年)(二)

发布时间:2020-12-28 【字体:
  •  

    三、危害

    春旱影响天然牧草正常返青,但由于牧草春季处在萌动和返青初期,需水量不多,受灾一般不严重。正值春播期严重春旱使农作物不能出苗(或不能出全苗),直接影响当年农业收成。

    夏旱对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大,此期牧草生长迅速,需水量逐渐增多,遇有干旱,轻者出现青草“回头”(枯萎发黄),重者就会旱死。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旺季,需水量多,一旦干旱发生,

    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粮食产量,农业上有“伏旱丢一半”的说法。对大秋作物形成“卡脖旱”,造成作物大量减产。

    秋旱能导致牧草早枯,使青饲期缩短,对牲畜保膘和越冬不利。秋旱对大秋作物影响较大,使作物抽穗后不能灌浆,造成严重减产。

    历史上,干旱曾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清光绪三年(1877),“口外各厅大饥。萨(县)、托(县)、和(林)、清(水河)四厅尤甚。上年秋稼未登,春夏又复亢旱,秋苗未能播种,各厅开仓放赈,饥民日多,仓谷不敷,饿莩便野,蒙旗亦大饥。伊克昭盟准格尔旗斗米制钱千八百文,居民死者大半,多将幼子弃诸他人之门,冀得收养,旗署招租黑界地,购粮放赈,人得粮斗八升,稍资救济。”

    清光绪十八年(1892),“归化道属七厅及蒙旗大饥。去岁灾歉,人春至夏无雨,不能下种,秋收无望,情形与光绪三四年略同。全境赤地千里,死者枕籍,口外粮价、粗粮计不过钱三百,小麦七八百,小麦价至是一千八文,而粗粮增至四倍。……丰镇有义贩委员潘表集款十余万放赈,流亡较少。其北境二道河(今兴和县所在地),康保尔(今察哈尔右翼中旗所在地)一带,野无青草,有食人肉者。……萨拉齐厅少壮逃散,幼者出卖,老弱饿死者大半、厅令掘大坑掩埋之,俗名曰万人坑。宁远、和林、清水河各厅,以连年大旱、死亡亦多。蒙旗饥民亦伙、杭锦各旗糜子每石价至五两,死者相望。”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夏无雨,夏秋禾稼皆未登场,归绥各属大饥,道谨相望,归、萨、托一带,斗米有价至制钱一千五六百,合银一两三四钱者。……。是年灾区广阔,集宁亦告灾,沿河人民饥毙多,而逃亡者少,各城日由公街雇工掩埋死者。是年清水河厅先旱后冻,颗粒未收。通判熊承祖开常平仓万余石,贩之,全话较众。山后(指大青山以北)及西套(指后套)旱灾视山前略轻未及十八年之甚。幸野羊千百为群、散漫山谷,农民扑食赖延残喘。蒙旗糜价每斗银至七八钱。多束手待毙,状至残也。”

    民国17年(1928),“春夏大风,仍亢旱,五谷不登。春以籽种缺,田多荒废,……。固阳、萨拉齐、包头、托克托、和林格尔、东胜各县、皆苦旱不能下种。……。初入城投亲觅食,尚有应者,至是年城乡并饥,而生路已绝,城市饥民充塞村野,横尸相望。急贩灾民数至80余万。省外机关团体,亦多施助粮款冬衣。妇孺被鬻东运者,日见增多。全省普饥,中户已论为赤贫,能自给者,一村百不一二也。”

     

    ①《绥远通志稿》《清水河县志》《归绥县志》《萨县志》。

    ②《绥远通志稿》《萨县志》

    ③《绥远通志稿》

    ④《绥远通志稿》《归绥县志》

     

上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截至1987年)(一)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截至1987年)(三)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生态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截至1987年)(二)

发布时间:2020-12-28 来源:《气象志》        【字体:
  •  

    三、危害

    春旱影响天然牧草正常返青,但由于牧草春季处在萌动和返青初期,需水量不多,受灾一般不严重。正值春播期严重春旱使农作物不能出苗(或不能出全苗),直接影响当年农业收成。

    夏旱对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大,此期牧草生长迅速,需水量逐渐增多,遇有干旱,轻者出现青草“回头”(枯萎发黄),重者就会旱死。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旺季,需水量多,一旦干旱发生,

    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粮食产量,农业上有“伏旱丢一半”的说法。对大秋作物形成“卡脖旱”,造成作物大量减产。

    秋旱能导致牧草早枯,使青饲期缩短,对牲畜保膘和越冬不利。秋旱对大秋作物影响较大,使作物抽穗后不能灌浆,造成严重减产。

    历史上,干旱曾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清光绪三年(1877),“口外各厅大饥。萨(县)、托(县)、和(林)、清(水河)四厅尤甚。上年秋稼未登,春夏又复亢旱,秋苗未能播种,各厅开仓放赈,饥民日多,仓谷不敷,饿莩便野,蒙旗亦大饥。伊克昭盟准格尔旗斗米制钱千八百文,居民死者大半,多将幼子弃诸他人之门,冀得收养,旗署招租黑界地,购粮放赈,人得粮斗八升,稍资救济。”

    清光绪十八年(1892),“归化道属七厅及蒙旗大饥。去岁灾歉,人春至夏无雨,不能下种,秋收无望,情形与光绪三四年略同。全境赤地千里,死者枕籍,口外粮价、粗粮计不过钱三百,小麦七八百,小麦价至是一千八文,而粗粮增至四倍。……丰镇有义贩委员潘表集款十余万放赈,流亡较少。其北境二道河(今兴和县所在地),康保尔(今察哈尔右翼中旗所在地)一带,野无青草,有食人肉者。……萨拉齐厅少壮逃散,幼者出卖,老弱饿死者大半、厅令掘大坑掩埋之,俗名曰万人坑。宁远、和林、清水河各厅,以连年大旱、死亡亦多。蒙旗饥民亦伙、杭锦各旗糜子每石价至五两,死者相望。”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夏无雨,夏秋禾稼皆未登场,归绥各属大饥,道谨相望,归、萨、托一带,斗米有价至制钱一千五六百,合银一两三四钱者。……。是年灾区广阔,集宁亦告灾,沿河人民饥毙多,而逃亡者少,各城日由公街雇工掩埋死者。是年清水河厅先旱后冻,颗粒未收。通判熊承祖开常平仓万余石,贩之,全话较众。山后(指大青山以北)及西套(指后套)旱灾视山前略轻未及十八年之甚。幸野羊千百为群、散漫山谷,农民扑食赖延残喘。蒙旗糜价每斗银至七八钱。多束手待毙,状至残也。”

    民国17年(1928),“春夏大风,仍亢旱,五谷不登。春以籽种缺,田多荒废,……。固阳、萨拉齐、包头、托克托、和林格尔、东胜各县、皆苦旱不能下种。……。初入城投亲觅食,尚有应者,至是年城乡并饥,而生路已绝,城市饥民充塞村野,横尸相望。急贩灾民数至80余万。省外机关团体,亦多施助粮款冬衣。妇孺被鬻东运者,日见增多。全省普饥,中户已论为赤贫,能自给者,一村百不一二也。”

     

    ①《绥远通志稿》《清水河县志》《归绥县志》《萨县志》。

    ②《绥远通志稿》《萨县志》

    ③《绥远通志稿》

    ④《绥远通志稿》《归绥县志》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