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1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成功确认

发布时间:2024-01-28 【字体:
  •  

      据“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28日消息,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陈汉官、索维亮、李延学、白存任、李仁松、王希颜、邱能庆、韦恒兰、林成旺、史万忠10位烈士,从“回国”到“回家”,从“无名”到“有名”,成功找到亲人。这是自2022年7月,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成立以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首次对外发布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

     

      最新确认身份的10位烈士中,林成旺、史万忠是2021年第八批迎回安葬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陈汉官、索维亮、李延学、白存任、李仁松、王希颜、邱能庆、韦恒兰均为2020年第七批迎回安葬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如何确认烈士身份?
      寻亲过程中,除史万忠烈士有印章线索外,其余均为在往年确认身份的烈士信息基础上,查询军史战史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判,缩小烈士亲属摸排范围,经DNA鉴定比对,确认烈士身份。这为遗物中没有明显身份信息的烈士寻亲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
      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深入开展遗物整理、辨识和分析,以印章等标注个人身份信息线索的遗物为重点,陆续发布烈士寻亲线索,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找寻烈士亲属。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建成了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破解战争陈旧遗骸DNA身份识别难题,突破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检测试剂与仪器,已先后为20名烈士确认身份。随着“两库”不断完善,将努力为更多烈士寻找他们的亲人。
      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

     
      烈士李仁松:新婚不久毅然离开怀孕3月妻子 牺牲时年仅23岁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李仁清老人家中报信,通过归国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比对,已确认李仁松烈士是李仁清的哥哥。

    图源:川观新闻
      李仁清指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说,哥哥的照片都烧了,父亲说这张照片跟哥哥的样子一模一样。
      离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
      李仁松,四川绵阳人,1953年2月参军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218团4连战士,家中有兄弟姊妹7人,排行老大。
      1953年初,当地武装部发动青年参加志愿军。时年23岁的李仁松成为全村第一个报名的积极分子,新婚不久的他毅然离开了怀孕三月有余的妻子,奔向朝鲜战场。1953年7月8日,李仁松在朝鲜战场执行任务时被炸弹击中,牺牲时年仅23岁。

    图片川籍抗美援朝烈士李仁松的弟弟李仁清。图源:川观新闻
     

    图片川籍抗美援朝烈士李仁松的弟弟李仁清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图源:川观新闻

      “记得哥哥走那天,我追他一直追到镇上,抱着他的腿哭,舍不得他走,父母也跟着抹泪。”在绵阳市游仙区信义镇龙园村的家里,78岁的退役老兵李仁清说起哥哥李仁松当年参军去战场的情景时,忍不住几度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感谢国家找到了哥哥,过年祭祖,我可以告慰父母了。”
      烈士李延学弟弟:“跨越70年,哥哥终于找到了”
      “牺牲的消息是上级确认告诉的,据说距离停战协定还有十几天。”1953年寻常的一天,李延贵一家收到噩耗,抗美援朝前线的哥哥李延学牺牲了。
      1月2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10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李延贵与李延学烈士的遗骸DNA比对成功??缭?0年,哥哥终于找到了。
      85岁的李延贵还有一个愿望,待到春暖花开时,亲自去沈阳看一看他家的英雄。
      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DNA检测提取工作已经完成
      退役军人事务部表示,从2014年至今,我国已连续10年迎回十批93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随同英雄归来的还有9539件烈士遗物。为这些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不仅是烈士亲属跨越数十载的祈盼,也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更是党和国家对烈士的尊崇与铭记!
      目前,第十批迎回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检测样本提取工作已经完成,相关遗物整理也已有序开展。
      据介绍,下一步将启动新一批的烈士亲属摸排及DNA信息采集工作,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放弃任何一条线索,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烈士遗骸鉴定比对。
上一篇: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中法建交60周年互致贺电
下一篇:
缅北重大嫌犯被押解回国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时政动态  /  全国要闻

1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成功确认

发布时间:2024-01-28 来源:中国新闻社        【字体:
  •  

      据“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28日消息,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陈汉官、索维亮、李延学、白存任、李仁松、王希颜、邱能庆、韦恒兰、林成旺、史万忠10位烈士,从“回国”到“回家”,从“无名”到“有名”,成功找到亲人。这是自2022年7月,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成立以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首次对外发布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

     

      最新确认身份的10位烈士中,林成旺、史万忠是2021年第八批迎回安葬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陈汉官、索维亮、李延学、白存任、李仁松、王希颜、邱能庆、韦恒兰均为2020年第七批迎回安葬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如何确认烈士身份?
      寻亲过程中,除史万忠烈士有印章线索外,其余均为在往年确认身份的烈士信息基础上,查询军史战史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判,缩小烈士亲属摸排范围,经DNA鉴定比对,确认烈士身份。这为遗物中没有明显身份信息的烈士寻亲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
      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深入开展遗物整理、辨识和分析,以印章等标注个人身份信息线索的遗物为重点,陆续发布烈士寻亲线索,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找寻烈士亲属。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建成了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破解战争陈旧遗骸DNA身份识别难题,突破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检测试剂与仪器,已先后为20名烈士确认身份。随着“两库”不断完善,将努力为更多烈士寻找他们的亲人。
      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

     
      烈士李仁松:新婚不久毅然离开怀孕3月妻子 牺牲时年仅23岁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李仁清老人家中报信,通过归国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比对,已确认李仁松烈士是李仁清的哥哥。

    图源:川观新闻
      李仁清指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说,哥哥的照片都烧了,父亲说这张照片跟哥哥的样子一模一样。
      离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
      李仁松,四川绵阳人,1953年2月参军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218团4连战士,家中有兄弟姊妹7人,排行老大。
      1953年初,当地武装部发动青年参加志愿军。时年23岁的李仁松成为全村第一个报名的积极分子,新婚不久的他毅然离开了怀孕三月有余的妻子,奔向朝鲜战场。1953年7月8日,李仁松在朝鲜战场执行任务时被炸弹击中,牺牲时年仅23岁。

    图片川籍抗美援朝烈士李仁松的弟弟李仁清。图源:川观新闻
     

    图片川籍抗美援朝烈士李仁松的弟弟李仁清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图源:川观新闻

      “记得哥哥走那天,我追他一直追到镇上,抱着他的腿哭,舍不得他走,父母也跟着抹泪。”在绵阳市游仙区信义镇龙园村的家里,78岁的退役老兵李仁清说起哥哥李仁松当年参军去战场的情景时,忍不住几度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感谢国家找到了哥哥,过年祭祖,我可以告慰父母了。”
      烈士李延学弟弟:“跨越70年,哥哥终于找到了”
      “牺牲的消息是上级确认告诉的,据说距离停战协定还有十几天。”1953年寻常的一天,李延贵一家收到噩耗,抗美援朝前线的哥哥李延学牺牲了。
      1月2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10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李延贵与李延学烈士的遗骸DNA比对成功。跨越70年,哥哥终于找到了。
      85岁的李延贵还有一个愿望,待到春暖花开时,亲自去沈阳看一看他家的英雄。
      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DNA检测提取工作已经完成
      退役军人事务部表示,从2014年至今,我国已连续10年迎回十批93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随同英雄归来的还有9539件烈士遗物。为这些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不仅是烈士亲属跨越数十载的祈盼,也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更是党和国家对烈士的尊崇与铭记!
      目前,第十批迎回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检测样本提取工作已经完成,相关遗物整理也已有序开展。
      据介绍,下一步将启动新一批的烈士亲属摸排及DNA信息采集工作,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放弃任何一条线索,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烈士遗骸鉴定比对。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智能导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