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讲好“大运河”的中国故事(三)

发布时间:2020-09-03 【字体:
  •  

    通过大运河文化记忆的建构和表述,我们可以将构建大运河的叙事置于今天常说的“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议题中进行思考。

    所谓讲好中国故事,似乎背后存在一个预设,即中国故事本身已经很清楚很精彩,所需要的是以国际化的方式讲给国外的听众。这个预设将中国故事的目标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人,一类是外国人,后者属于“外宣”领域。

    从传播学而言,针对不同人群的知识与情感,采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是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外宣”是必要也是有效的。但回顾多年来国际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争夺,没有任何一个文化强国,是仅仅通过非母语的“外宣”而说服外国人,从而获得国际文化话语权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很难想象外国人还会把对方的“内宣”屏蔽而专等着看其“外宣”,真正的逻辑应该是:用母语讲好本国的故事,尊重本国公众的文化记忆模式,并推动认识、理解、认可这些叙事,最终由其他国家的人主动聆听和接受这些叙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集中承载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世界宝库中的珍品,是有益于各国人民的,拥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故事体系,并不需要刻意用另外一种方式讲给外国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首先应该讲给中国人,让中国人愿意倾听,并且为之心悦诚服,愿意继续传承光大其精神,外国人才会主动接受和欣赏。

    因此,大运河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大运河文化的传承者,应秉持首先用中文、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讲好故事的原则,通过科学、生动、有趣的方式,给中国人自己讲述丰富、多元、有趣的大运河故事。这就是我们编写《大运河画传》的缘起。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运河画传”主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运河画传”与“长城画传”首席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讲好“大运河”的中国故事(二)
下一篇: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 共创未来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史志研究  /  方志研究  /  编纂理论

讲好“大运河”的中国故事(三)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        【字体:
  •  

    通过大运河文化记忆的建构和表述,我们可以将构建大运河的叙事置于今天常说的“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议题中进行思考。

    所谓讲好中国故事,似乎背后存在一个预设,即中国故事本身已经很清楚很精彩,所需要的是以国际化的方式讲给国外的听众。这个预设将中国故事的目标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人,一类是外国人,后者属于“外宣”领域。

    从传播学而言,针对不同人群的知识与情感,采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是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外宣”是必要也是有效的。但回顾多年来国际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争夺,没有任何一个文化强国,是仅仅通过非母语的“外宣”而说服外国人,从而获得国际文化话语权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很难想象外国人还会把对方的“内宣”屏蔽而专等着看其“外宣”,真正的逻辑应该是:用母语讲好本国的故事,尊重本国公众的文化记忆模式,并推动认识、理解、认可这些叙事,最终由其他国家的人主动聆听和接受这些叙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集中承载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世界宝库中的珍品,是有益于各国人民的,拥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故事体系,并不需要刻意用另外一种方式讲给外国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首先应该讲给中国人,让中国人愿意倾听,并且为之心悦诚服,愿意继续传承光大其精神,外国人才会主动接受和欣赏。

    因此,大运河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大运河文化的传承者,应秉持首先用中文、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讲好故事的原则,通过科学、生动、有趣的方式,给中国人自己讲述丰富、多元、有趣的大运河故事。这就是我们编写《大运河画传》的缘起。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运河画传”主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运河画传”与“长城画传”首席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