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五年(585),东突厥沙钵略可汗率部入漠南,投附隋,驻牧白道川。隋开皇七年(587),隋设榆林县,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及黄河东岸托克托、和林格尔县一带属其所辖。隋开皇十八年(598),隋改榆林郡(治所在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阳寿县为金河县(今清水河县南境为金河县南境)。隋大业三年(607)七月,杨广征集民工200万,修筑榆林—紫河(今和林格尔县与山西省右玉交界处的浑河)长城。
唐贞观四年(630),东突厥亡,置丰州都督府,不领县,专门管理归附的北方各族。唐贞观十一年(637)废丰州都督府,其地并入灵州。唐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将安置在今鄂尔多斯地区东突厥部10万余人遣返漠南故地(今呼和浩特地区),任命右武侯大将军、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可汗,在定襄故城设牙帐。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复置丰州(辖今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地区)。唐龙朔三年(663),唐置云中都护府(治所在今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统辖漠南地区。唐麟德元年(664),唐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都护府及金河县治所均在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
隋开皇五年(585),东突厥沙钵略可汗率部入漠南,投附隋,驻牧白道川。隋开皇七年(587),隋设榆林县,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及黄河东岸托克托、和林格尔县一带属其所辖。隋开皇十八年(598),隋改榆林郡(治所在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阳寿县为金河县(今清水河县南境为金河县南境)。隋大业三年(607)七月,杨广征集民工200万,修筑榆林—紫河(今和林格尔县与山西省右玉交界处的浑河)长城。
唐贞观四年(630),东突厥亡,置丰州都督府,不领县,专门管理归附的北方各族。唐贞观十一年(637)废丰州都督府,其地并入灵州。唐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将安置在今鄂尔多斯地区东突厥部10万余人遣返漠南故地(今呼和浩特地区),任命右武侯大将军、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可汗,在定襄故城设牙帐。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复置丰州(辖今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地区)。唐龙朔三年(663),唐置云中都护府(治所在今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统辖漠南地区。唐麟德元年(664),唐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都护府及金河县治所均在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