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秋分

发布时间:2021-09-23 【字体:


  •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9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时开始?!对铝钇呤蚣狻罚?ldquo;八月中,解见秋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日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开始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由南极点开始渐大。

    中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时到达黄径180度,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和“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的说法。

    秋分也是美好宜人的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春种秋收,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秋分时节硕果累累,螃蟹鱼虾肥美,金菊正黄。秋分也是种麦正当时,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南方此时才刚变冷,则可以继续农作,延续到秋天结束霜降为止。

     

     

    秋分 · 民俗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中秋节便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都不尽相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在每年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 · 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起居作息应相应调整。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秋分 · 诗词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上一篇:
白露
下一篇:
国庆节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秋分

发布时间:2021-09-23 来源: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        【字体:


  •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9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秋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日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开始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由南极点开始渐大。

    中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时到达黄径180度,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和“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的说法。

    秋分也是美好宜人的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春种秋收,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秋分时节硕果累累,螃蟹鱼虾肥美,金菊正黄。秋分也是种麦正当时,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南方此时才刚变冷,则可以继续农作,延续到秋天结束霜降为止。

     

     

    秋分 · 民俗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中秋节便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都不尽相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在每年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 · 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起居作息应相应调整。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秋分 · 诗词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