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呼伦贝尔市民族构成(1922—1990)

发布时间:2019-06-14 【字体: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人口构成

    1922年,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境内人口主要由蒙古、汉、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满6个民族组成,还有回、朝鲜等民族。

    (一)岭东

    1937年,有汉族人口(含满族)67 096人,少数民族人口17 557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382.16。另有外籍人口3858人(日本1313人,朝鲜134人,其他2411人),中国居民口与外籍住民人口之比1004.56。1938年有汉族人口67 385人,少数民族人口18 078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372.75。另有外籍人口5182人(日本1924人,朝鲜328人,其他2930人),中国居民口与外籍住民人口之比为1006.06。1939年,有汉族人口80 521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9 408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414.89。另有外籍人口6130人(日本2347人,朝鲜1304人,其他2479人),中国居民口与外籍居住人口之比为1006.13

    (二)岭西

    1922年,有汉族人口16 465人,少数民族人口为27 000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60.98。另有外籍人口27 519人(俄罗斯273 340人,日本135人,意大利8人,波兰8人,朝鲜12人,法国2人,英国7人,德国4人,土耳其3人),中、外住民人口之比为10063.321927年,有汉族人口17 187人,少数民族人口为32 117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53.51。另有外籍人口22 927人(俄罗斯22 658人,其他269人),中、外住民人口之比为10046.50。1938年,有汉族人口34 149人,少数民族为28 847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118.38。另有外籍人口24 035人(俄罗斯18 184人,日本4955人,其他896人),中、外住民人口之比为10038.1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人口构成

    1949年,呼伦贝尔盟人口由十几个民族组成。1975年,增加到27个民族。1981年为31个。1990年达到35个。

    1949年,全盟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少数民族人口为100)为100398.28。1990年,全盟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561.93。19491981年,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之比,呈稳定上升趋势,其最高点是1960年,比例为100971.38,即汉族人口为少数民族人口的9.7倍。1982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呈上升趋势,由1982100729.91上升到1990年的100561.93。新中国成立42年中,全盟少数民族人口除1952、1956、19621964、1965年各与其上年比有所下降外,其余逐年均呈上升趋势,1955、19571958、1964、1982年均以两位数向上增长。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数,比1981年增长59.02%,是1949年的6.5倍。

     

    19491990年呼伦贝尔盟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比例情况表

     

    注:此表“外国人加入中国籍”栏内人口数,含在当年少数民族人口数中。

     

    19491990年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情况表

     

     

上一篇:
满洲里市民族构成(1901—1954)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伊斯兰教社会交往活动(截至2006年)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呼伦贝尔市民族构成(1922—1990)

发布时间:2019-06-14 来源:《呼伦贝尔盟志(上卷)>>第三卷人口>>第三章人口构成>>第三节民族构成》        【字体: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人口构成

    1922年,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境内人口主要由蒙古、汉、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满6个民族组成,还有回、朝鲜等民族。

    (一)岭东

    1937年,有汉族人口(含满族)67 096人,少数民族人口17 557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382.16。另有外籍人口3858人(日本1313人,朝鲜134人,其他2411人),中国居民口与外籍住民人口之比1004.56。1938年有汉族人口67 385人,少数民族人口18 078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372.75。另有外籍人口5182人(日本1924人,朝鲜328人,其他2930人),中国居民口与外籍住民人口之比为1006.06。1939年,有汉族人口80 521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9 408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414.89。另有外籍人口6130人(日本2347人,朝鲜1304人,其他2479人),中国居民口与外籍居住人口之比为1006.13。

    (二)岭西

    1922年,有汉族人口16 465人,少数民族人口为27 000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60.98。另有外籍人口27 519人(俄罗斯273 340人,日本135人,意大利8人,波兰8人,朝鲜12人,法国2人,英国7人,德国4人,土耳其3人),中、外住民人口之比为10063.32。1927年,有汉族人口17 187人,少数民族人口为32 117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53.51。另有外籍人口22 927人(俄罗斯22 658人,其他269人),中、外住民人口之比为10046.50。1938年,有汉族人口34 149人,少数民族为28 847人,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118.38。另有外籍人口24 035人(俄罗斯18 184人,日本4955人,其他896人),中、外住民人口之比为10038.1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人口构成

    1949年,呼伦贝尔盟人口由十几个民族组成。1975年,增加到27个民族。1981年为31个。1990年达到35个。

    1949年,全盟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少数民族人口为100)为100398.28。1990年,全盟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为100561.93。19491981年,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之比,呈稳定上升趋势,其最高点是1960年,比例为100971.38,即汉族人口为少数民族人口的9.7倍。1982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比,呈上升趋势,由1982100729.91上升到1990年的100561.93。新中国成立42年中,全盟少数民族人口除1952、1956、19621964、1965年各与其上年比有所下降外,其余逐年均呈上升趋势,19551957、19581964、1982年均以两位数向上增长。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数,比1981年增长59.02%,是1949年的6.5倍。

     

    19491990年呼伦贝尔盟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比例情况表

     

    注:此表“外国人加入中国籍”栏内人口数,含在当年少数民族人口数中。

     

    19491990年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情况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