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最新动态今天_风楼阁破解版2.0_夜来香论坛官网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全国生态日|“两山”理念下内蒙古的蝶变

发布时间:2025-08-15 【字体:
  • 1755220851110897.pn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两山”理念。

    “绿水青山”代表生态财富、环境保护,“金山银山”代表物质财富、经济发展。

    “就是”二字,振聋发聩,精辟道破二者的辩证关系。发展与?;ぃ辉偈欠谴思幢说摹暗パ√狻?。通过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路径,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凝聚起?;ど肪?、践行绿色发展的强大共识与坚定行动自觉,并不断发展深化。

    作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的绿,来之不易。8月15日全国生态日,看“两山”理念下内蒙古的蝶变。

    “绿色版图”越扩越大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主持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了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并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号角吹响,内蒙古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

    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内蒙古聚焦阻沙入黄,推动黄河两岸620公里林草带全线贯通??獠计肷衬忧鹆甑交坪庸怪鹇袒?、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草带“四道防线”,入黄泥沙量由每年2700万吨降至每年400万吨;毛乌素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治理率达80%;乌兰布和沙漠从黄河到沙漠边缘建成乔木挡沙林带、灌木阻沙林带、灌草固沙网3道防线,有效阻止岸线流沙进入黄河;“塞外明珠”乌梁素海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以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4200多万亩,防沙治沙2300多万亩,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

    在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区,内蒙古大力实施“灭黄”行动,2024年兴安盟境内近6万亩裸露沙地被全部歼灭。内蒙古与三峡集团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打造央地合作治沙新样板,逐级签订责任状加强管护,已完成生态治理9.3万亩。2023年以来,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区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900多万亩,防沙治沙1700多万亩,巩固了“绿进沙退”的良好态势。

    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内蒙古聚焦阻沙汇合,重点建设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锁边林草带,推动蒙甘、蒙宁边界沙漠锁边林草带全线贯通。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460多万亩,防沙治沙任务340多万亩,基本遏制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握手”态势,沙漠南侵河西走廊态势明显减缓。

    2025年7月6日,内蒙古境内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

    “绿富同兴”路越走越宽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内蒙古坚决打主攻、当主力,深入推进“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持续推出光伏治沙、以路治沙、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治理模式,将“绿富同兴”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在林产业方面,内蒙古积极引进和培育生产加工企业,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品牌,推动林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草产业方面,内蒙古从政策扶持、良种培育、饲草供给、加工储运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饲草供给能力稳定在7800万吨以上,推动草产业链跨过千亿级大关。

    多年来,内蒙古通过大力种植沙生植物,推广特色经济林、中药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形成了“治沙+产业”的生态经济型发展模式,把荒沙荒漠变成发展沃土。

    内蒙古还积极抢占碳汇开发交易制高点,全区开发储备CCER造林碳汇项目25个,建设林草碳普惠服务平台,打造“北疆绿碳”碳汇品牌,继续抓好草票试点,力争全年实现林草碳汇价值转化5000万元。

    跳出治沙抓治沙,内蒙古在防沙治沙的实践中,一边植树种草,一边“向森林要食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沙生中药材、灌木饲料、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通过产业治沙,农牧民治了“沙窝窝”、搬走了“穷窝窝”、住进了“金窝窝”,实现了“点沙成绿”“点绿成金”的神奇蝶变。

    内蒙古生动诠释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的深刻哲理。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规划前行之路,青山便会以盎然生机回馈我们,金山便会以可持续的姿态滋养我们。北疆大地的蜕变,是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鲜活样本,更是全国践行生态理念的有力见证。

     


上一篇:
草原植物|正确认识蒿草 科学应对过敏季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生态环境

全国生态日|“两山”理念下内蒙古的蝶变

发布时间:2025-08-15 来源: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        【字体:
  • 1755220851110897.pn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两山”理念。

    “绿水青山”代表生态财富、环境?;?,“金山银山”代表物质财富、经济发展。

    “就是”二字,振聋发聩,精辟道破二者的辩证关系。发展与保护,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通过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路径,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凝聚起?;ど肪场⒓新躺⒄沟那看蠊彩队爰岫ㄐ卸跃?,并不断发展深化。

    作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的绿,来之不易。8月15日全国生态日,看“两山”理念下内蒙古的蝶变。

    “绿色版图”越扩越大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主持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了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并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号角吹响,内蒙古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

    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内蒙古聚焦阻沙入黄,推动黄河两岸620公里林草带全线贯通??獠计肷衬忧鹆甑交坪庸怪鹇袒?、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草带“四道防线”,入黄泥沙量由每年2700万吨降至每年400万吨;毛乌素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治理率达80%;乌兰布和沙漠从黄河到沙漠边缘建成乔木挡沙林带、灌木阻沙林带、灌草固沙网3道防线,有效阻止岸线流沙进入黄河;“塞外明珠”乌梁素海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以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4200多万亩,防沙治沙2300多万亩,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

    在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区,内蒙古大力实施“灭黄”行动,2024年兴安盟境内近6万亩裸露沙地被全部歼灭。内蒙古与三峡集团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打造央地合作治沙新样板,逐级签订责任状加强管护,已完成生态治理9.3万亩。2023年以来,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区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900多万亩,防沙治沙1700多万亩,巩固了“绿进沙退”的良好态势。

    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内蒙古聚焦阻沙汇合,重点建设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锁边林草带,推动蒙甘、蒙宁边界沙漠锁边林草带全线贯通。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460多万亩,防沙治沙任务340多万亩,基本遏制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握手”态势,沙漠南侵河西走廊态势明显减缓。

    2025年7月6日,内蒙古境内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

    “绿富同兴”路越走越宽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内蒙古坚决打主攻、当主力,深入推进“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持续推出光伏治沙、以路治沙、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治理模式,将“绿富同兴”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在林产业方面,内蒙古积极引进和培育生产加工企业,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品牌,推动林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草产业方面,内蒙古从政策扶持、良种培育、饲草供给、加工储运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饲草供给能力稳定在7800万吨以上,推动草产业链跨过千亿级大关。

    多年来,内蒙古通过大力种植沙生植物,推广特色经济林、中药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形成了“治沙+产业”的生态经济型发展模式,把荒沙荒漠变成发展沃土。

    内蒙古还积极抢占碳汇开发交易制高点,全区开发储备CCER造林碳汇项目25个,建设林草碳普惠服务平台,打造“北疆绿碳”碳汇品牌,继续抓好草票试点,力争全年实现林草碳汇价值转化5000万元。

    跳出治沙抓治沙,内蒙古在防沙治沙的实践中,一边植树种草,一边“向森林要食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沙生中药材、灌木饲料、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通过产业治沙,农牧民治了“沙窝窝”、搬走了“穷窝窝”、住进了“金窝窝”,实现了“点沙成绿”“点绿成金”的神奇蝶变。

    内蒙古生动诠释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的深刻哲理。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规划前行之路,青山便会以盎然生机回馈我们,金山便会以可持续的姿态滋养我们。北疆大地的蜕变,是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鲜活样本,更是全国践行生态理念的有力见证。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