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吉奈奖评比
“阿吉奈”,蒙语意为“超群的骏马”。爱马,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把骏马与卫生运动联系在一起,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创造性的新尝试?!鞍⒓巍苯钡墓氏缡敲览龅恼盐诖锊菰U盐诖锩说某喾迨校ń窈焐角┖涂咂旖跎秸?,创造性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和“三点集资”治理小巷的口号,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身爱国卫生运动,1978—1981年办了十件城市治“脏”的大事。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爱国卫生“阿吉奈”奖评比活动,每年按统一制定的标准评选一次。由自治区爱卫会具体负责组织,分市区和旗县镇两组。具体评选过程分初评、复评和总评三个阶段进行。初评由各盟市自己进行;复评将全区12个盟市分成三片交叉进行;通过最后的总评,市区组和旗县镇组每个组各取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3个,第三名3个~5个。对获第一名者授予“阿吉奈”奖,并将获奖地区的名称刻在银马“奖杯”上。连续3年获“阿吉奈”奖者,除可得到一座复制的银马“奖杯”外,还在该城镇中心建树一座骏马雕塑,作为永久的纪念。
从1986年起,“阿吉奈”奖评比方法改革为等级分组联赛制。该方法分三个层次,即:甲级,称为创第一流水平卫生城镇竞赛组,目标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争取进入国家先进卫生城镇行列;乙级,为创优城镇组,目标是创造优美环境和优良生活条件,并争取以优异成绩进入全区先进卫生城镇行列;丙级,为达标城镇组,目标是争取达到卫生城镇标准,力争创优异成绩进入自治区先进行列?!鞍⒓巍苯奔欠直曜际敌邪俜种?,其中环境质量40分,生活质量30分,卫生管理质量30分?!鞍⒓巍蹦甓燃觳榈木咛迥谌?、重点和要求,由当年全区爱卫办主任会议协商确定,制定出记分办法和考核统计表,提前下发各基层单位,然后由各单位结合年度计划和城镇卫生目标管理任务具体落实。评比前进行的卫生检查采取事先不通知,定量随意抽查的方法。为强化同水平竞争,“阿吉奈”奖评比在实行台阶升降制的同时,特别强调卫生工作经?;员闶埂鞍⒓巍苯逼辣瓤沟眉仍凳?,又生动活泼。
1981—2005年,全区共有三个城市(区)和三个旗镇连续三年获得“阿吉奈”奖,它们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包头市青山区、赤峰市红山区及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巴林右旗大板镇、喀喇沁旗锦山镇。
为了将“阿吉奈”这匹银马迎入自己的城市和地区,“父母官”们想尽各种办法,或财政掏腰包,或多方筹集,或依靠社会力量,集中治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仅1990年,全区各城镇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到412万元,超过以往平均投入数3倍之多,使城市改造厕所、治理垃圾、灭鼠、灭蝇等得到明显进展。
二、创建卫生城市
全区各盟市、旗县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名目繁多的爱国卫生奖励评比,形成一股股强大的力争上游的创优评先热潮,而使全区卫生城镇评比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除“阿吉奈”奖评比外,全区各地进行的卫生城镇评比活动还有:呼和浩特市的“仙鹤凌空”奖,包头市的“银鹿”奖,赤峰市的“银杯”奖,乌海市的“飞马”奖,巴彦淖尔盟的“银鱼”奖,乌兰察布盟的“百灵”奖,阿拉善盟的“金蛇”奖,呼伦贝尔盟的“金?!苯?,以及巴林右旗的“巴林骏马”奖等等。这些评比基本都是每年评一次,评比内容围绕着爱国卫生,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如巴林右旗的“巴林骏马”奖评比竞赛活动以“两管五改”和“三防四洁两分开”为主要内容,意在突出强调卫生环境的改善和把住“病从口入”。呼伦贝尔盟的“金?!苯逼辣龋杂攀ふ吒柚亟?,对卫生不合格的单位、地区亮“黄牌”进行警告。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区旗县所在地以上城市、区、城镇卫生管理及格达标者已经有73个,其中有48个达到甲级先进水平。卫生城镇评比中,包头市的昆都仑区、呼和浩特市的新城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经棚镇、巴林右旗大板镇、伊克昭盟准格尔旗的沙屹堵镇都取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命名了148个卫生模范单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区爱国卫生城镇“阿吉奈”奖评比逐渐实现了和创建卫生城市相结合,并从城镇向农牧区辐射。城镇卫生检查的内容标准也和国家检查内容标准实现了接轨,实行自治区和盟市分级管理。
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了卫生检查、评比,其中,有50个城市被国家评为“卫生城市”和“十佳卫生城市”。有10年“阿吉奈”奖评比奠定的基础,全国30个“十佳”卫生城,就有2个在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分别进入了全国十佳地级市和县级市先进行列。全国42个卫生单项奖获得单位,内蒙古独得5块金牌,它们是:机场卫生单项奖——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火车站卫生单项奖——二连浩特市火车站,灭鼠工作单项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长途汽车站单项奖——牙克石市长途汽车站。赤峰市市长高连元、通辽市副市长修国艾同时获得“十佳卫生城市市长奖”。
在1992年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赤峰市在全国149个地级市评选出的35个卫生城市中名列第七,蝉联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光荣称号。包头市名列第三十三,亦进入国家地级卫生城市行列。通辽市在全国289个县级市评选出的33个卫生城市中名列第七,亦两次进入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先进行列。
在1995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检查评比中,赤峰市成为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唯一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光荣称号的地级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和锡林浩特市分别荣获省会及地、县级“全国卫生城市”光荣称号。赤峰市市长云德奎同时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市长奖”。
1996年3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全区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先进行列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奖牌、锦旗、奖品和奖金。
1997年2月,自治区政府对在1996年度巩固卫生城市成果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和锡林浩特市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命名东胜市为自治区卫生城市。
曾在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两次荣获“全国地级十佳卫生城市”称号和“国家卫生城市”殊荣的赤峰市,整个“八五”期间,把创建卫生城市作为改善各族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环境,发展民族经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赤峰市知名度的大事紧抓不放。这期间全市仅用于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多达2.4亿元。全市新建了38座水冲式公厕,使城区的标准化公厕达到119座,实现了每3000人口拥有1座标准化厕所?;剐陆?SPAN lang=EN-US>15座垃圾转运站和一座垃圾处理厂,使全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赤峰市新建成的粪便处理厂,采取厌氧发酵的办法使市区86.1%的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城区自来水的普及率达到了85%;人均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29.52‰。在这期间,该市市区还先后建起9处大型封闭市场和8处居民小区,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又加强了对市容和市场的卫生管理。
呼和浩特市等城市也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努力。1989年,呼和浩特市首先向包围城市的20多万立方米的垃圾宣战。1991年,又在治本建设中完成了对4条主干道39条次干道地下管道的铺设、路面的翻新和绿化,并购置了单臂式垃圾车、垃圾集装箱等,使全市的垃圾收集基本上实现了容器化。
1995—2005年,包头集十年之功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全国唯一的一个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包头的绿化覆盖率达34.5%,人均公共绿地为9.32平方米,全市拥有大型公园13个,上万平方米的绿地广场36个,形成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园林化都市”,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先进城市”“全国安居工程先进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包头市把和谐发展作为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石,2004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7.3万,使2.8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梧桐引得凤凰来,卫生、文明的环境使大批客商和投资者纷至沓来。2001—2004年,包头市生产总值由248.6亿元增加到608.3亿元,财政收入由28.4亿元增长到73.3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由5883元增加到11 508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558元增加到4236元。
全区有国家卫生城市1个,全国文明城市1个,自治区卫生城市7个,自治区卫生城镇23个,自治区卫生示范苏木(乡镇)20个,自治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卫生先进单位71个,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10个,自治区卫生嘎查(村)2个。
一、阿吉奈奖评比
“阿吉奈”,蒙语意为“超群的骏马”。爱马,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把骏马与卫生运动联系在一起,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创造性的新尝试?!鞍⒓巍苯钡墓氏缡敲览龅恼盐诖锊菰U盐诖锩说某喾迨校ń窈焐角┖涂咂旖跎秸?,创造性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和“三点集资”治理小巷的口号,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身爱国卫生运动,1978—1981年办了十件城市治“脏”的大事。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爱国卫生“阿吉奈”奖评比活动,每年按统一制定的标准评选一次。由自治区爱卫会具体负责组织,分市区和旗县镇两组。具体评选过程分初评、复评和总评三个阶段进行。初评由各盟市自己进行;复评将全区12个盟市分成三片交叉进行;通过最后的总评,市区组和旗县镇组每个组各取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3个,第三名3个~5个。对获第一名者授予“阿吉奈”奖,并将获奖地区的名称刻在银马“奖杯”上。连续3年获“阿吉奈”奖者,除可得到一座复制的银马“奖杯”外,还在该城镇中心建树一座骏马雕塑,作为永久的纪念。
从1986年起,“阿吉奈”奖评比方法改革为等级分组联赛制。该方法分三个层次,即:甲级,称为创第一流水平卫生城镇竞赛组,目标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争取进入国家先进卫生城镇行列;乙级,为创优城镇组,目标是创造优美环境和优良生活条件,并争取以优异成绩进入全区先进卫生城镇行列;丙级,为达标城镇组,目标是争取达到卫生城镇标准,力争创优异成绩进入自治区先进行列?!鞍⒓巍苯奔欠直曜际敌邪俜种疲渲谢肪持柿?SPAN lang=EN-US>40分,生活质量30分,卫生管理质量30分。“阿吉奈”年度检查的具体内容、重点和要求,由当年全区爱卫办主任会议协商确定,制定出记分办法和考核统计表,提前下发各基层单位,然后由各单位结合年度计划和城镇卫生目标管理任务具体落实。评比前进行的卫生检查采取事先不通知,定量随意抽查的方法。为强化同水平竞争,“阿吉奈”奖评比在实行台阶升降制的同时,特别强调卫生工作经?;?,以便使“阿吉奈”奖评比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
1981—2005年,全区共有三个城市(区)和三个旗镇连续三年获得“阿吉奈”奖,它们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包头市青山区、赤峰市红山区及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巴林右旗大板镇、喀喇沁旗锦山镇。
为了将“阿吉奈”这匹银马迎入自己的城市和地区,“父母官”们想尽各种办法,或财政掏腰包,或多方筹集,或依靠社会力量,集中治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仅1990年,全区各城镇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到412万元,超过以往平均投入数3倍之多,使城市改造厕所、治理垃圾、灭鼠、灭蝇等得到明显进展。
二、创建卫生城市
全区各盟市、旗县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名目繁多的爱国卫生奖励评比,形成一股股强大的力争上游的创优评先热潮,而使全区卫生城镇评比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除“阿吉奈”奖评比外,全区各地进行的卫生城镇评比活动还有:呼和浩特市的“仙鹤凌空”奖,包头市的“银鹿”奖,赤峰市的“银杯”奖,乌海市的“飞马”奖,巴彦淖尔盟的“银鱼”奖,乌兰察布盟的“百灵”奖,阿拉善盟的“金蛇”奖,呼伦贝尔盟的“金?!苯保约鞍土钟移斓摹鞍土挚ヂ怼苯钡鹊?。这些评比基本都是每年评一次,评比内容围绕着爱国卫生,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如巴林右旗的“巴林骏马”奖评比竞赛活动以“两管五改”和“三防四洁两分开”为主要内容,意在突出强调卫生环境的改善和把住“病从口入”。呼伦贝尔盟的“金?!苯逼辣?,对优胜者给予重奖,对卫生不合格的单位、地区亮“黄牌”进行警告。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区旗县所在地以上城市、区、城镇卫生管理及格达标者已经有73个,其中有48个达到甲级先进水平。卫生城镇评比中,包头市的昆都仑区、呼和浩特市的新城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经棚镇、巴林右旗大板镇、伊克昭盟准格尔旗的沙屹堵镇都取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命名了148个卫生模范单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区爱国卫生城镇“阿吉奈”奖评比逐渐实现了和创建卫生城市相结合,并从城镇向农牧区辐射。城镇卫生检查的内容标准也和国家检查内容标准实现了接轨,实行自治区和盟市分级管理。
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了卫生检查、评比,其中,有50个城市被国家评为“卫生城市”和“十佳卫生城市”。有10年“阿吉奈”奖评比奠定的基础,全国30个“十佳”卫生城,就有2个在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分别进入了全国十佳地级市和县级市先进行列。全国42个卫生单项奖获得单位,内蒙古独得5块金牌,它们是:机场卫生单项奖——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火车站卫生单项奖——二连浩特市火车站,灭鼠工作单项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长途汽车站单项奖——牙克石市长途汽车站。赤峰市市长高连元、通辽市副市长修国艾同时获得“十佳卫生城市市长奖”。
在1992年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赤峰市在全国149个地级市评选出的35个卫生城市中名列第七,蝉联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光荣称号。包头市名列第三十三,亦进入国家地级卫生城市行列。通辽市在全国289个县级市评选出的33个卫生城市中名列第七,亦两次进入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先进行列。
在1995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检查评比中,赤峰市成为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唯一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光荣称号的地级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和锡林浩特市分别荣获省会及地、县级“全国卫生城市”光荣称号。赤峰市市长云德奎同时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市长奖”。
1996年3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全区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先进行列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奖牌、锦旗、奖品和奖金。
1997年2月,自治区政府对在1996年度巩固卫生城市成果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和锡林浩特市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命名东胜市为自治区卫生城市。
曾在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两次荣获“全国地级十佳卫生城市”称号和“国家卫生城市”殊荣的赤峰市,整个“八五”期间,把创建卫生城市作为改善各族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环境,发展民族经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赤峰市知名度的大事紧抓不放。这期间全市仅用于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多达2.4亿元。全市新建了38座水冲式公厕,使城区的标准化公厕达到119座,实现了每3000人口拥有1座标准化厕所?;剐陆?SPAN lang=EN-US>15座垃圾转运站和一座垃圾处理厂,使全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赤峰市新建成的粪便处理厂,采取厌氧发酵的办法使市区86.1%的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城区自来水的普及率达到了85%;人均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29.52‰。在这期间,该市市区还先后建起9处大型封闭市场和8处居民小区,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又加强了对市容和市场的卫生管理。
呼和浩特市等城市也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努力。1989年,呼和浩特市首先向包围城市的20多万立方米的垃圾宣战。1991年,又在治本建设中完成了对4条主干道39条次干道地下管道的铺设、路面的翻新和绿化,并购置了单臂式垃圾车、垃圾集装箱等,使全市的垃圾收集基本上实现了容器化。
1995—2005年,包头集十年之功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全国唯一的一个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包头的绿化覆盖率达34.5%,人均公共绿地为9.32平方米,全市拥有大型公园13个,上万平方米的绿地广场36个,形成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园林化都市”,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先进城市”“全国安居工程先进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包头市把和谐发展作为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石,2004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7.3万,使2.8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梧桐引得凤凰来,卫生、文明的环境使大批客商和投资者纷至沓来。2001—2004年,包头市生产总值由248.6亿元增加到608.3亿元,财政收入由28.4亿元增长到73.3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由5883元增加到11 508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558元增加到4236元。
全区有国家卫生城市1个,全国文明城市1个,自治区卫生城市7个,自治区卫生城镇23个,自治区卫生示范苏木(乡镇)20个,自治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卫生先进单位71个,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10个,自治区卫生嘎查(村)2个。